本技术涉及植物病理学及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诱导黄瓜抗棒孢叶斑病的诱导剂、诱导方法及应用。所述诱导剂包括咖啡酸,最佳施用方案为咖啡酸浓度100μmol·L<supgt;‑1</supgt;、每次喷施间隔3 d,一共喷施3次。通过本发明提供的诱导剂、诱导方法诱导黄瓜抗棒孢叶斑病,具有环保、高效的特征,有助于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障黄瓜生产的安全、产量和品质。
背景技术
黄瓜,是葫芦科黄瓜属的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植物,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在全球广泛种植,深受消费者喜爱。黄瓜的茎蔓细长,叶片呈掌状,有锯齿边缘,表面覆盖着细密的绒毛。其果实为长条形或圆柱形,未成熟时呈绿色或黄绿色,成熟后部分品种可能转为黄色,表面光滑或有刺瘤。黄瓜喜温、喜水、喜肥、喜光,对土壤条件也有一定要求。种植前需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沙质壤土,并进行深翻整地和施足底肥。播种时间多选在春季或秋季,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确定。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浸泡催芽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和整齐度。黄瓜的生长期间需进行适时的浇水、施肥、培土和植株调整等管理措施,以促进植株生长和果实发育。
黄瓜棒孢叶斑病,又称靶斑病、褐斑病,是由多主棒孢霉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黄瓜叶片,严重时可蔓延至叶柄、茎蔓和果实,尤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易于发生。目前,该病害的防治多依赖于化学农药,但长期使用易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且对环境和食品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因此,寻找环保、高效的病害防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咖啡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酚类化合物,它是植物合成木质素的主要前体,也是苯丙氨酸或L-酪氨酸合成的苯丙氨酸途径的主要中间体,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抗菌作用。咖啡酸的合成途径:首先,苯丙氨酸由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PAL)的催化转化为肉桂酸盐;然后,肉桂酸4-羟化酶(C4H)进一步水解成对香豆酸;最后,对香豆酸通过羟基化则转化为咖啡酸。咖啡酸及其衍生物与植物的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耐受性有关,包括病原体攻击、低温和高温胁迫、紫外线、干旱、重金属胁迫和盐度胁迫。研究发现,植物在面对非生物胁迫下,在植物体内通常会有着较高的咖啡酸积累,这些咖啡酸会帮助植物对抗逆境胁迫。在黄瓜中,咖啡酸能够诱导植物产生对低温的抗性,但其在黄瓜抗棒孢叶斑病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