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探讨了绿原酸在葡萄果实品质提升中的作用。绿原酸以50-200µM的质量浓度使用,通过制备成水溶液喷洒葡萄,旨在改善果实品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对水果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还得即要好吃又要好看。葡萄( Vitis vinifera
L.)是葡萄科葡萄属的藤本植物。葡萄果实酸甜可口,营养价值丰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由于其易栽培、适应性强等特点,在我国农民致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果色作为葡萄的重要外观品质,俨然也成为消费者对葡萄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当前还有部分葡萄栽培区域出现不同程度着色不良、转色慢等现象,比如‘夏黑不黑,红地球不红’等。有研究发现,可以通过外施乙烯利、脱落酸、赤霉素、茉莉酸甲酯等物质来促进植物体内花色苷的合成,从而影响其颜色。而目前研究的物质大多都属于激素一类,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新的外源物质,来促进葡萄果实的转色,进而提高其品质。
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 CGA),又名3-O-咖啡酰奎尼酸,是植物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苯丙氨酸代谢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常见的多种农产品比如咖啡豆、马铃薯、苹果、葡萄、梨、烟草叶片等都含有不同含量的绿原酸。绿原酸在采后果实发育和保鲜中的作用研究显示,外源绿原酸可以提高采后果实品质,延长果实贮藏时间。如绿原酸处理采后‘巨峰’葡萄果实能有效降低其落粒率、腐烂率,维持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还原性糖含量;能减轻苹果果实软化、减少失水;显著降低油桃果实在贮藏期间的乙烯释放量、呼吸速率、软化程度、腐烂率和丙二醛含量等。然而,有关果实品质的研究目前都集中在采后进行外源绿原酸处理,而对果实生长发育过程及内源绿原酸的作用报道较少。若能将绿原酸在对采前葡萄果实成熟和品质中进行研究并推广应用,可大大推动绿原酸的研究及果实催熟剂方面的进展。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进。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