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突破了传统限制,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Staple核酸,即使在靶核酸缺乏4个鸟嘌呤重复序列的情况下,也能与其结合形成稳定的鸟嘌呤四重链结构。此外,该技术还致力于改进现有的Staple核酸,以增强其功能和应用范围。
背景技术
作为基因表达抑制技术,已知微RNA、siRNA等各种工具(非专利文献1、非专利文献2)。如果已知晓靶基因的序列信息,就可以相对容易地设计出siRNA,可以通过参考关于靶基因的现有报道针对一个靶mRNA选择多个靶序列,从而强烈地抑制基因表达。
就任意技术而言,由于是通过与mRNA结合这一简单机制发挥基因表达抑制功能,因此无法预期的效果(脱靶效应)不可避免这一点成为问题(非专利文献3),涵盖了为了用于人体内而必须解决的课题。
随着目前生物信息学技术的提高,目标外基因的表达抑制(脱靶效应)已能够降到最低限度。然而,从药品化的观点出发,siRNA的开发进展并不顺利。原因在于核酸药物需要利用修饰核酸。已知当利用修饰核酸时微RNA效果、siRNA活性会显著降低,并且还产生不能获得所期望的蛋白质翻译抑制效果的问题(非专利文献4)。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已经合成了各种人工修饰核酸,但现状是,作为药物的通用性高的人工修饰核酸的开发仍在持续进行中。人工修饰核酸难以开发的最大原因是siRNA需要与具有靶mRNA切断活性的酶反应联动,即通过对核酸进行化学修饰获得核酸酶抗性,但另一方面则失去了被识别为酶反应底物的能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发明的发明人们此前开发了具有与序列特异性靶mRNA序列结合、并且利用靶mRNA上存在的4个鸟嘌呤重复序列诱导形成鸟嘌呤四重链结构的功能的Staple核酸,开发了通过利用该Staple核酸诱导的鸟嘌呤四重链结构来抑制核糖体的肽合成反应、抑制蛋白质翻译反应的方法(专利文献1)。
以往的Staple核酸需要靶mRNA上有4处鸟嘌呤重复序列,仅能够对具有这样的结构的靶mRNA形成鸟嘌呤四重链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20/085510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Fire,A.,et al.,Nature 1998,391,806.
非专利文献2:Ambros,V.Nature 2004,431,350.
非专利文献3:Jackson,A.L.and Linsley,P.S.Nature reviews.Drug discovery2010,9,57.
非专利文献4:Jackson,A.L.,et al.,Rna 2006,12,1197.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