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介绍了一种培育耐碱性单环刺螠优良品系的方法,涵盖家系建立、亲本选择、孵化培育等步骤,并探究了碱度浓度梯度胁迫下的半致死浓度,以优化培育条件。
背景技术
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是一种生活在泥沙岸潮间带下区及潮下带浅水区和珊瑚礁区的U型洞穴内的一种环节动物,主要分布于俄罗斯、朝鲜、日本以及中国。单环刺螠肉质脆爽、味道鲜美,于2022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确定为中国十大特色水产种质资源,产业开发前景广阔。单环刺螠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氨基酸、糖胺聚糖和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此外还具有抗氧化、溶解血栓、体外抗肿瘤效果的多肽、纤溶酶和大分子蛋白质等活性物质,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然而,伴随近年来单环刺螠野生资源的过度捕捞,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单环刺螠的养殖海域范围较小,其养殖规模和产量都受到很大的限制。这就要求对单环刺螠的养殖模式进行创新,拓宽养殖环境与优质种源选育工作是后续产业持续发展中需要探索的重要方向。
盐碱水是一种分布于陆地地区的非海洋性咸水资源,不同于海水和淡水,其具有较高的碳酸盐碱度(HCO3
-
和CO3
2-
)、pH含量高、离子成分复杂和缓冲能力弱等特征,大多数水产经济物种无法在盐碱环境中生存或生长,所以大多数盐碱水域生物资源贫瘠,渔业生产力低。据统计,目前全球有1947Mhm2
退化土地,其中盐碱地占970Mhm2
,至少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我国是盐碱地大国,盐碱地面积位居世界第三,约99130khm2
,其中低洼盐碱水域45870khm2
,遍及我国19个省市和自治区,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55%。因此,盐碱水(地)的开发利用对提高我国国土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另外,盐碱性水域由于其特殊的水质环境会威胁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生存,而开展耐碱性水生生物品系的育种研究是利用盐碱水资源的有效途径。生产实践表明,“以渔治碱”是盐碱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当前在低盐碱水域(碳酸盐碱度<10mM)移植驯化海水养殖品种已经得到了基本的开发利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高盐碱水域(碳酸盐碱度>10mM,30~50mM)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首先是养殖品种耐盐碱机制不清,难以从技术层面指导育种;其次是耐盐碱品种缺乏,能够适应中、高碱度,生长快,品质优的良种匮乏;最后是耐盐碱品种养殖技术相对落后,养殖方式单一、粗放,养殖池塘的能量物质循环率低。因此,筛选生长期短、经济效益高的水产养殖种类成为我国盐碱水域开发利用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针对我国盐碱水域利用情况以及单环刺螠养殖现状,通过遗传育种手段来评估单环刺螠群体的碱度耐受性状及体重性状遗传参数,进而筛选和培育生长速度快、产肉品质高、碱度耐受能力强的单环刺螠优良新品种,对高效利用盐碱水域资源、拓展水产养殖空间和满足日益增长的单环刺螠市场需求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