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介绍了一种创新的红黏土改良剂及其应用方法。该改良剂主要成分为稻壳灰和电石渣,通过精确配比与红黏土混合,实现土壤改良效果。
背景技术
红黏土是碳酸盐岩在温和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经化学风化后形成的红棕色黏土。其广泛分布于中国广西、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具有典型的地区差异性。红黏土矿物成分主要包括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等。特殊的矿物成分以及其所处的气候环境造就红黏土液塑限高、透水性差及孔隙率高等特征。当处于温度较高、降雨频繁的雨季时,红黏土遇水后其强度降低明显,且土体易产生干缩开裂。严重时,红黏土承载力降低常引起建筑物地基下沉、路基开裂、边坡失稳等工程问题。
目前,物理改良、废土置换及化学改良是常用的改良土处理方法。其中,物理改良及废土置换因其高昂成本,未得到广泛应用。而部分化学改良方法如添加石灰、水泥及粉煤灰等,不仅需要消耗大量原料,造成资源损耗,还会对环境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为此,本领域亟待开发一种改良效果好、经济环保的红黏土改良方法。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