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介绍了一种创新的生物调理剂,旨在改良滨海盐渍土壤并促进作物生长,该技术属于土壤改良和作物栽培领域。该生物调理剂由小分子有机碳、聚谷氨酸、褐球固氮菌BNCC192292和解淀粉芽孢杆菌混合制成,菌剂比例为1:1。这种调理剂的原料配比科学,每种成分都具有特定功能:小分子有机碳和聚谷氨酸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同时作为有益菌的载体;褐球固氮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则能提高土壤氮含量和作物产量。该生物调理剂能有效降低土壤盐分,促进作物发芽,改善微生物活性,并增加作物产量,同时具有原料易得、成本低、易于实施和环保等优势。
背景技术
盐渍土问题是一个较为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滨海盐碱地是盐渍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一区域由于直接或间接受到海水或海潮的影响,海水容易发生倒灌,地下水含盐量较高,因此盐碱化问题尤为突出。盐碱土中过高的盐基离子含量,高pH压力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影响作物根系生长,阻碍其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利用,抑制作物生长发育,导致作物减产,据估计,1/3的粮食减产与土壤有机质减少和土地退化有关,严重影响农业的发展。因此,缓解土壤盐渍化及提高作物产量,对于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目前改良盐碱地的方法主要涉及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基本政策,专利CN118077358A涉及一种盐碱地土壤改良方法,包括利用洗盐生产线对盐碱地土壤进行降PH处理,利用配料生产线进行土壤改良,以及后续的种植和养护步骤。具体步骤包括土壤清洗、泥浆筛分、水土分离、土壤改良、盐碱地整理等。专利CN117521411A通过仿真的方式模拟盐碱地的多种作物生成方案,提出了一种盐碱地灌排肥协同改良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这些方法旨在通过优化灌溉、排水和施肥的协同作用,改善盐碱地的土壤环境,提高作物产量。但是存在用工量大、投入成本高、维持时间短等诸多问题。因此探索技术简单、成本低廉及环境友好的盐碱地改良材料和方法,是盐碱地改良的重要目标和方向。
盐碱地作为我国最主要的中低产田类型之一,分布广泛,土壤碳氮含量低,因此盐碱土壤增氮固碳潜力巨大。研究表明添加有机物质可以增加土壤碳氮储量,但是不同有机物质在改良盐碱地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机肥的种类、来源和养分含量差异较大,施用量不易把控,而且肥效释放缓慢,难以满足作物快速生长的需求;绿肥作物的种植和管理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管理难度较大且作物生长周期较长;而生物炭的生产成本较高,很难大面积推广使用且其本身是碱性物质,在盐碱地改良中的施用技术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赵惠丽等研究发现应用脱硫石膏+秸秆可显著提高微生物量氮和大团聚体的占比,但是脱硫石膏的成分含有硫酸盐,可能会加剧对硝化作用的抑制,而且秸秆的加入会增加CO2
的排放。菌剂中的微生物能在土壤中繁殖,从而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加微生物多样性,为作物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CN 118308114A公布了一种改良盐碱地生物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申请以柠檬酸改性壳聚糖、生物质碳纳米管、混合秸秆粉末、腐殖酸、尿素、微生物菌剂和磷酸二氢钙制备调理剂,可以有效调节土壤pH,提高土壤中微生物活性,促进有机质的恢复。但是盐碱地土壤盐分含量高,对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构成挑战。一些微生物菌剂可能无法在高盐分环境下有效存活或发挥其功能,从而影响改良效果,且有机质含量较低,这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虽然微生物菌剂可以补充有益菌群,但在有机质匮乏的环境中,其效果可能受到限制。
所以亟需在上述措施基础上,开展更广泛的调控措施。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