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牧草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高效饲用高粱栽培管理方法及其自动化装置。该装置由监测柱、驱动腔、电机、图像识别组件、储雨斗、压力传感器和感光组件构成。通过栽培控制系统与监测柱的结合,能够根据饲用高粱的生长特性,有效管理其生长高度并及时进行刈割,以确保饲草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满足家畜的需求。该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的特点,有助于提升饲草品质。
背景技术
饲用高粱作为一种禾本科高粱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且品质优良而成为一种优质的牧草资源,作为畜牧业家畜的饲草原料之一,其子粒和茎秆不仅营养丰富,适口性好,还是畜禽的优质饲料,能够显著提升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高粱子粒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粗纤维,其营养成分与玉米相似但在某些方面更优,如蛋白质含量稍高于玉米,且含有较高的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对动物健康及产品品质有积极影响。此外,因为饲用高粱的分蘖性和再生性强,一年生饲用高粱可以进行多次刈割其茎秆和叶片,相比玉米杆收获量更大,利用刈割的茎秆和叶片通过青贮、干草制作等多种利用方式,为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饲料选择。
尽管饲用高粱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实际栽培过程中,传统的农业栽培方法往往依赖于经验判断,难以做到对土壤湿度、养分含量、病虫害发生等关键因素的精准监测和调控,导致栽培效果不稳定,产量和品质难以保证,同时,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对饲料品质要求的提高,对饲用高粱的栽培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需要根据饲用高粱的生长高度刈割,普遍的饲用高粱高度若低于1.5米就刈割,其幼嫩部分的茎秆和叶片中氢氰酸含量相对较高,氢氰酸是一种有毒物质,如果家畜摄入含有高浓度氢氰酸的饲草可能会引发中毒,用于鲜喂家畜的饲用高粱高度控制在1.5米~2米为适宜,而用于青贮饲料时,可在3米高度进行刈割,若高度高于3米,接近或达到抽穗期,其茎秆会逐渐木质化,粗纤维含量增加,此时刈割的饲草不仅难以被家畜消化利用,还可能影响家畜的生长和健康状况,如何根据饲用高粱独特的生长特性进行精准控制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提出一种结合智能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根据饲用高粱生长特性进行精准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