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一种煤矿地下作业的应急逃生系统和操作法,该系统由逃生管道主体构成,并在管道上等距设置逃生圈,逃生圈之间通过支撑柱连接,以提高逃生效率和安全性。
背景技术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矿山资源需求的迅猛增长,随着地下矿山生产机械化和集中化程度不断提高,特大型现代化矿井不断涌现,由于作业环境特殊和地质情况复杂,工作中容易形成诸如事故发生频率高、事故扩散速度快、灾害危险区域大、逃生路线长等局面,不利于地下空间作业人员安全快速地逃离危险区域。目前对于地下空间作业的保护装备多涉及避难硐室以及逃生避难舱,在这些装置内存放生存所必需的水、食物以及压缩氧气罐等供避难者应急使用,然而该设备仍存在很多漏洞:(1)功能辐射范围有限,未考虑到作业人员作业地点的分散性,当发生灾变时,距离最远的作业人员很难在呼吸器有效时间内退到避难舱;(2)安全储备能力有限,只能容纳有限人员在有限时间内避险使用;(3)成本投入较高,小型避难舱售价高达200万,舱体日常运行维护成本高,将舱体内避难者救至地面的耗资高。同时现有的这些设备仅能供地下作业的工人应急使用,被动的等待地上人员的解救,并不能主动的使被困人员快速逃生,根据对煤矿事故的调查分析发现,当井下发生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等突发性事故时,最终的遇难人员中,因创伤和烧伤死亡的人数约占20%,因一氧化碳中毒和缺氧窒息死亡则占到80%,而这80%的死亡人员在事故早期绝大多数是有逃生可能的,由此可见,传统的地下保护设备已不能满足现代地下作业人员逃生的要求,在保护地下作业人员的安危上,仍需要研制发生事故时更适合地下人员逃生的安全装置。
有鉴于此,为了提高地下安全装备使用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同时弥补地下空间作业逃生保护装置的缺乏,保证安全生产,特提出本发明。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