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创新的模袋混凝土波纹板支护系统,属于波纹板支护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顶部顶盖组件和护管组件,护管组件由波浪状钢波纹板制成的护板组成,外侧配备第一模袋,内壁设有挤压块和内槽,实现护板与挤压块的套接。系统通过第一模袋与第二模袋的配合,采用加压灌注技术,使混凝土在灌注压力下实现排气、泌水和挤密,显著提升混凝土的抗压性能。
背景技术
隧道支护结构是隧道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设计和施工对于隧道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影响,现有的隧道支护结构,通常采用盾构管片配合混凝土捣鼓的方式,此方式在使用时,由于捣鼓成型工艺的特点,导致传统建材混凝土的立方体试件抗压力学性能差,并且现有的盾构管片围岩变形的承受的强度较低,同时现有的盾构管片较为厚重,不便于运输、维护以及施工。
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CN202010422368.2)所公开的“波纹板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和隧道”,其说明书公开:在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区间隧道时,为了尽早封闭开挖面、有效减小地表沉降,土体开挖后应尽快架设刚度较大的初期支护装置。目前矿山法地铁区间隧道施工中,均采取喷锚初期支护工法,既即喷层、锚杆与围岩共同组成环向承载结构,承受围岩压力,形成初期支护结构。此类初期支护装置是由多根钢筋通过焊接而成的钢格栅或由型钢弯曲而成的型钢格栅结构。现有技术的初期支护装置,每环的钢筋格栅钢架均由数个不同形状的格栅单元拼装而成。钢筋格栅的每榀均由主筋、加强筋与连接角钢(形成端板)焊接成型,单元之间采用高强螺栓连接。在实际应用中,放样后的钢筋格栅将按照预先设计的各单元位置进行调整并连接,架设格栅时还将向土体内打入系统锚杆以固定格栅位置。当不设置系统锚杆时,钢筋格栅也可通过锁脚锚杆来定位。在完成上述格栅架设后,尽快分层喷射混凝土,以形成钢筋格栅和喷射混凝土复合受力结构。但是,现有技术中应用于地下工程的初期支护装置,由于地下工程初衬结构的整个施作过程包括了格栅钢架的运输、安装、连接、调整就位,以及混凝土的材料准备、空压设备、运输管道、喷射装配等两大环节的流程,因此现有初期支护装置安装时,所需的施工时间一般都较长,很难真正实现隧道开挖支护的“快封闭”原则;上述专利可以佐证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模袋混凝土波纹板支护结构。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