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创新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透水路面系统,该系统具备重金属吸附功能,并通过改性方法实现。系统结构自下而上由不透水混凝土下基层和装配式透水混凝土上基层组成,旨在提升道路的环保性能和实用性。
背景技术
透水路面是海绵城市建设中一项重要的低影响开发技术。透水混凝土由特定级配的骨料经过特殊工艺制备而成。由于透水混凝土浆体较少,初凝时间短,拌合后不宜长时间停留,因此透水水泥混凝土大部分为现场拌合施工。透水水泥混凝土现场拌合通常伴随施工流程复杂、施工质量难以控制、养护时间长等问题。装配式水泥混凝土具有施工时间短、交通开放快、扰动交通小、维修养护简单、环境影响小等显著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机场、道路、港口等工程的快速维修工程或是新建工程中。
此外,伴随工业化快速发展,城市和工业区域经常面临暴雨径流中的重金属污染挑战。其中,Pb、Cu、Zn、Ni等重金属对水生生物产生急性毒性,并且持续存在于食物链中,成为日益严重的环境危害。传统的透水路面难以持续有效地捕捉地表径流中包含的重金属元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CN107021539A中公开了一种可截留重金属的透水路面复合系统,包括透水路面与后处理系统。透水路面从上到下依次为透水路面层,透水性上基层,透水性下基层,垫层与路基;后处理系统包括导流管道、水平过滤柱、重金属吸附材料与管道检修井。其中重金属吸附材料为钛酸钠纳米纤维与活性炭颗粒的混合材料。下雨时,携带有重金属的雨水径流通过透水路面得到初步过滤,再通过导流管道进入后处理系统得到强效吸附截留,最后的出水可作为清洁水源注入地下以补充地下水,但该系统通过钛酸钠纳米纤维与活性炭颗粒的混合材料进行吸附,存在透水路面施工复杂、工期长等问题。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