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统为一种适用于高寒地区的生态护坡解决方案,属于水土保持工程领域。系统包含多个格栅护坡板,内置格栅锁水区域,以及自适应牵拉锚杆,该锚杆通过上牵拉杆与锚杆牵拉座的协同作用实现固定。
背景技术
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高寒高海拔地区面积约250万km2
,日温差大,白天可及29℃,晚上降至0℃~3℃甚至零下15℃左右,对于该地区的边坡岩土体,白天受热膨胀并向内部传热,夜间表层降温并向内部传递冻结。从月际变化来看,每年夏秋季以融化为主,冬春季以冻结为主。显然,高寒高海拔地区存在以日为单位的小冻融周期和以月为单位的长冻融周期,边坡岩土体每天经受冻胀-融化循环作用,每年经受较长时间的冻融变化,必然造成边坡表层岩土体损伤破坏,这种冻融损伤劣化作用从边坡临空面向内逐渐减弱。
为此,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12832193A”的一种节约型生态护坡装置及其建造方法,用于设置在粉砂土河道两侧的河道边坡上,包括支撑桩、竹筏护坡、以及固定机构,所述支撑桩固定插入在河道边坡坡脚处,所述竹筏护坡铺设在河道边坡上,所述竹筏护坡由多块竹筏板相互拼接而成,所述竹筏板为竹片编织的网状平板结构,所述竹筏护坡最下端与支撑桩在河道延伸方向上固定相连、最上端高于粉砂土河道的设计水位,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插卡件,所述插卡件插入到河道边坡中,将竹筏板固定在河道边坡上,上述节约型生态护坡装置能够保护河道边坡土壤,结构简单,建造方便,造价地,同时为河道水生物提供栖息的场所,有利于河道水质净化。
但是上述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上述护坡筏板和锚固结构主要针对低海拔地区的岩石边坡和土质边坡,未考虑边坡冻融损伤问题,在高寒高海拔地区,边坡岩土体在融化期间会造成斜坡变形、岩土体强度衰减等问题,而在冻结期间又会造成土体膨胀,传统锚固结构受荷增强,因此锚杆和筏板在冻融循环过程中将难以有效对边坡土体提供牵引力,换言之,上述边坡锚固技术在高寒高海拔地区存在显著的缺陷。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