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汽车主动转向系统:可变传动比技术
2025-01-15 16:18
No.1329123893189025792
技术概要
PDF全文
本技术介绍了一种新型汽车主动转向系统,采用可变传动比技术,核心组件包括两个同轴对称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一个助转角电机以及内外齿圈。该系统将电机内置,节省空间,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在控制系统故障时,机械转向系统能独立运作,确保驾驶安全。
背景技术
汽车转向系统是根据驾驶员意愿来改变或保持汽车行驶方向的一系列装置,对汽车的行驶安全性和操纵稳定性而言至关重要。 现有的大部分转向系统的传动比是不可调的,即当机械转向系统设计完成之后,传动比就固定不变了。随着驾驶员需求的不断增加,这样固定传动比的转向系统越来越影响用户体验。理想的转向系统应具有感知路况和车速,进而主动改变传动比的性能,即低速时传动比小从而转向灵活、高速时传动比大从而转向平稳。 主动转向系统是在转向系统中加入了一套可根据车速调整转向传动比的装置。 图1为行业内经常采用的特殊加工的变齿距转向器齿条简图。齿条中间密集,两边稀疏,这样在中间区域转向时(高速、转角较小时)齿条位移较小,传动比大,转向较为平稳;在两边区域转向时(低速、转角较大时)齿条位移较大,传动比小,转向较为灵活。该方法的优点是:技术上非常简易,只需改变齿条的齿距,即可达到变传动比的效果,无需加入其他装置,成本较低;缺点是该转向系统的传动比是直接随方向盘转角而非车速变化的,实际情况中并不总是低速时大转角、高速时小转角,且传动比只是间接的随车速定性变化,未能实现准确的定量变化。 图2为宝马公司的汽车主动转向系统。该系统是将方向盘与转向器之间的中间轴断开,加入一个传动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输入轴1、输出轴11、两个并列的行星齿轮机构、蜗轮蜗杆和助转角电机7。其中太阳轮2、行星轮3、行星架5和内齿圈4构成行星排Ⅰ,太阳轮10、行星轮9、行星架5和内齿圈8构成行星排Ⅱ,两个行星排共用一个行星架5,且内齿圈8外圈为蜗轮。内齿圈4是固定的,行星排Ⅰ和行星排Ⅱ的传动比相同。输入轴1一端与方向盘连接,另一端与太阳轮2连接;输出轴11一端与太阳轮10连接,另一端与转向器输入轴连接。该装置工作原理是:当转动方向盘时,若助转角电机不工作,由于蜗轮蜗杆具有自锁功能,内齿圈8不转动,则输入轴与输出轴的传动比为1;若控制系统检测到车速信号从而控制助转角电机转动,内齿圈8将被蜗轮蜗杆驱动旋转,此时传动比改变。该装置的优点是:控制部分出故障时,机械转向系统仍可正常工作,可以实现失效备份,安全性好;由控制系统检测车速后控制电机带动内齿圈转动,传动比直接随车速变化,且理论上可拥有最佳传动比,效果较好。该装置的缺点是:助转角电机和蜗轮蜗杆安装在装置外部,占据了一定的空间,且电机驱动蜗杆6转动经由外圈为蜗轮的内齿圈8、行星轮9、太阳轮10输出时,是增速减矩传动(传动比小于1),导致电机要有较大的驱动力矩,则电机功率、尺寸也较大,增加了成本。 图3为专利CN102874300B所述的汽车前轮主动转向系统的主动转向传动装置。该主动转向传动装置包括了一个机械传动装置和一个动力驱动装置,机械传动装置由两组并列的NGW型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组成;由太阳轮20、行星齿轮15、内齿圈14组成行星排I;由太阳轮20、行星齿轮17、内齿圈16组成行星排II,太阳轮20为两个行星排共用;输入轴12与行星架之一连接,输出轴18与行星架之二连接;内齿圈16固定,内齿圈14与蜗轮19固接,电机驱动蜗轮蜗杆带动内齿圈15旋转。该装置的优点是:采用机械连接,安全性高,且主动转向输出是由动力驱动装置驱动内齿圈经行星架输出,是减速传动,电机和蜗轮蜗杆机构驱动力矩小,从而可以减小机构的尺寸、降低成本、减小占据的空间;该装置的缺点是:结构较为复杂,且助转角电机和蜗轮蜗杆安装在装置外部,占据了一定的空间。
实现思路
阅读余下40%
技术概要为部分技术内容,查看PDF获取完整资料
该技术已申请专利,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技术研发人员:
熊亮李旻上官文斌
技术所属: 华南理工大学.
相关技术
车辆中控系统、中控屏幕连接方法、装置及设备 车辆中控系统、中控屏幕连接方法、装置及设备
一种车辆线控转向冗余控制方法 一种车辆线控转向冗余控制方法
一种权重自进化的智能汽车个性化换道决策系统 一种权重自进化的智能汽车个性化换道决策系统
一种双电机电驱动桥总成及车辆 一种双电机电驱动桥总成及车辆
一种管道机器人底盘 一种管道机器人底盘
一种具有双缓冲结构的轮足腿及轮足机器人 一种具有双缓冲结构的轮足腿及轮足机器人
一种功率分流混合动力车辆联合优化部件与控制参数方法 一种功率分流混合动力车辆联合优化部件与控制参数方法
一种内置电机式拖拉机驱动桥 一种内置电机式拖拉机驱动桥
基于三级定位与两级路径规划机制的交叉路口路径规划与跟踪方法 基于三级定位与两级路径规划机制的交叉路口路径规划与跟踪方法
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转向稳定和节能性的适应控制方法 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转向稳定和节能性的适应控制方法
技术分类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互联网软件服务 互联网软件服务
集成电路设计 集成电路设计
信息集成数字服务 信息集成数字服务
电气机械制造 电气机械制造
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 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
医药制造、生物基材料 医药制造、生物基材料
石油煤矿化学用品加工 石油煤矿化学用品加工
化学原料制品加工 化学原料制品加工
非金属矿物加工 非金属矿物加工
金属制品加工 金属制品加工
专用设备制造 专用设备制造
通用设备制造 通用设备制造
通用零部件制造 通用零部件制造
汽车制造业 汽车制造业
铁路、船舶、航天设备制造 铁路、船舶、航天设备制造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
燃气生产和供应 燃气生产和供应
水生产和供应 水生产和供应
房屋建筑、土木工程 房屋建筑、土木工程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
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
采矿业 采矿业
农副、食品加工 农副、食品加工
烟草、酒水加工 烟草、酒水加工
纺织皮具居家制品 纺织皮具居家制品
文教体娱加工 文教体娱加工
苏ICP备18062519号-5 © 2018-2025 【123技术园】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