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黄土地区防塌陷施工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创新的黄土地区防塌陷系统及其安装方法。该系统通过集成孔壁胶套注水辅助装置,优化了传统的孔内灌注石子方法,实现了注水作业的协同效应,有效提升了黄土场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具有较强湿陷性的黄土场地,常预先采用注水增湿的方式进行处理。待场地达到含水量标准时进行后续加固作业。工序流程中输水过程的均匀性把控尤为关键,但现有手段难以实现均质化注水,原因在于湿陷性黄土场地形成的注水孔在输水过程中遇水形成了注水区域集中式塌陷,塌陷会导致区域内设计增湿路径发生变化,由浅层至深层的均匀增湿过程逐渐变化为浅层缺水,深层水分过于集中,呈现出点状式分布的特性。与预期形成的均值化注水存在较大差异。建设场地经过增湿处理后若含水量与均匀性无法达到相应标准,土体性质没有发生明显改变的条件下难以使得后续工序加固效果有较大的提升。
为满足注水孔的输水效果,目前工程中采用在注水孔中填筑大粒径轻质石子的方法,可实现支撑注水孔壁并进行输水路径引导的作用。此方式存在一定缺陷。首先,轻质石子密度低且在孔内填筑松散无法对孔壁进行有效支撑,成孔后深部土层在缺少支撑的情况下常出现缩孔的情况(深部土体在成孔后,由于场地内部应力较大的原因,常会出现缩孔的现象),缩孔改变了流通水量,对底层的注水效果存在一定影响。其次,场地本身具有较强的湿陷性,即使灌注石子填充满了注水孔,但是在注水的过程中,注水孔四周湿陷性黄土触水塌陷,形成的空洞会破环已形成的注水孔,大幅影响孔中石子的支撑、输水能力,甚至改变输水路径,以上情况均会对场地注水效果产生较大影响。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