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一种创新生态格网景观廊道及其快速搭建技术,应用于湿地生态系统的潮滩治理。该景观廊道由多个标准单元组成,这些单元沿预定线路依次连接,形成连续的生态廊道。相邻单元之间通过特殊设计实现无缝对接,确保结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的连续性。
背景技术
中低潮滩为滨海红树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近海域多种鱼、虾、贝、螺及海鸟等动物的主要栖息地,也为红树植物提供极为重要的适宜立地环境。潮滩地貌高程决定红树植物在潮间带分布的种属与数量,是控制红树植物存活的关键参数。为增强滨海红树湿地生态功能,恢复红树林种类与数量,促进红树林自然扩张,进一步开发滨海红树湿地景观价值,采取人工绿色措施加速泥沙沉积,促进中低潮滩快速发育,于净化海水,增强台风防护、改善海岸带红树生态环境,营造蓝色海湾具有重要意义。
红树滨海湿地以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已成为现代滨海生态旅游的风景线,在中低潮滩筑建绿色人工廊道既可防浪促淤,也是滨海红树湿地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程措施。
目前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或料石修筑人工海堤围堰填海的方法来保护红树海岸、提高中低潮滩高程以增加红树林宜林滩地。该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快速,可在近岸潮波流动力不是很强的红树前沿中低潮滩根据需要围堰填海。不足之处在于工程造价高,施工难度大,填料来源困难。采用重型机械作业,外运填料对潮滩土壤结构造成严重破坏,且这种破坏一旦出现,则造成滩涂永久性损失,同时硬质堰坝阻隔坝内外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不仅不利于红树植物快速自繁,更破坏红树滨海湿地的自身调节功能,不利于虾、贝、螺等近海生物的繁衍,更无法形成生态旅游的涉足通道。因此,一种能够促进潮滩快速、自然发育,增加红树林宜林滩地,加快红树林自繁进程的生态廊道成为迫切需求。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