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统为一种新型排水管道冲洗与药物投放装置,旨在提升排水管道水治理效率。该装置由旋转堰板、密封件、排水管、启动组件及加药组件构成,通过旋转堰板与密封件的协同作用,有效处理低流速情况下的排水问题,实现自动化拦截、冲洗和药物投放功能。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排水管道越建越长,污水处理厂越来越多,使得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持续提升。排水管道是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水循环的重要通路,主要包括分流制下的雨水、污水管道,以及合流制排水管道。其中,分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道内排出的系统;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渠内排出的排水系统。近年来,我国许多大城市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分流制排水管道系统,但由于污水系统建设滞后于雨水系统、没有同步实施污染源纳管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部分本应该接入污水管网的污水被混接到雨水管网,使得部分分流制系统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雨污分流。
旱季时,排水管道内的污水处于小流量,低流速的状态时,因水力冲刷不足,污水中的颗粒物会在重力作用下,汇聚大量有机物聚集于管道底部形成沉积物。当排水管道内的污水长时间保持低流速状态时,底部沉积物中有机物成分便会因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而发酵,一方面会使得沉积物变得黑臭,另一方面也会使沉积物粘度进一步增加,使底部沉积物更加难以冲刷。沉积物长期处于排水管道中会变得黑臭,下雨时,黑臭的沉积物会随着雨水进入自然水体,污染水资源。因此对于分流制混接雨水管道来说,排水管道内的污水沉积物会造成水体黑臭污染。
雨季时,雨天排放水的污染物来源广泛、浓度高、种类多,除了混入污水及其管道沉积污染之外,径流雨水中也携带有大量污染物,包括氨氮、COD等常规污染物以及抗生素、内分泌干扰物等新污染物,并且以颗粒物、胶体和溶解性有机物的形态存在。如果雨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至水体,可能会使污染物在短时间内超过水体的环境容量,引起水体的污染,因此需要对雨水管道进行处理来减少污染,即在改造的雨水管道末端设置调蓄池,将雨水收集到调蓄池中,经过物理沉淀去除污染物后再排放。原位混凝絮凝作为一种雨水处理手段,可以充分利用雨水管道物理空间和来水紊流条件,实现混凝剂、絮凝剂与雨水管道来水的充分混合。当前通常使用人工投放混凝剂和絮凝剂,工作人员不能根据排水管道中雨水的实际流量控制投药的数量,导致混凝剂、絮凝剂和雨水的混合比例不标准。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