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调节阿尔茨海默症炎性小胶质细胞极化与铁代谢失衡的ROS响应型逐级靶向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将阿司匹林修饰的葡聚糖、DSPE‑PEG<subgt;2000</subgt;‑TK‑PEG<subgt;2000</subgt;‑KLVFFAED、DSPE‑PEG<subgt;2000</subgt;‑MG1和淫羊藿苷进行超声混合反应,得到所述ROS响应型逐级靶向纳米胶束的步骤。本发明制备的ROS响应型逐级靶向纳米胶束,结合多级靶向策略,不仅能够跨越血脑屏障,还能在AD病灶区域实现药物的精准递送,调控小胶质细胞功能,打破铁代谢失调和氧化应激的恶性循环,从而为AD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背景技术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AD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对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由于AD的病因复杂不明,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现有单靶点药物无法阻止病情恶化,且副作用大、疗效有限。尽管近年来β-淀粉样蛋白(Aβ)作为AD治疗的热门靶点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和临床试验,但结果表明,仅靶向Aβ的策略不足以有效治疗AD。因此,亟需创新疗法来打破当前治疗困境。
最新研究揭示,小胶质细胞的异常活化与脑内氧化应激及炎症微环境之间的恶性循环,是AD病理进展的关键环节。小胶质细胞作为脑内的免疫细胞,受到神经元信号的调控。然而在AD患者中,神经元丢失导致小胶质细胞的异常激活,产生大量活性氧(ROS)和炎症因子,进一步加重脑内的神经炎症和毒性蛋白沉积。小胶质细胞可表现出M1和M2型双重表型,其中M1型小胶质细胞与炎症和神经损伤相关,而M2型小胶质细胞则有助于清除毒性蛋白和减轻炎症。因此,调控小胶质细胞的极化,抑制M1型并激活M2型,是潜在的AD治疗新策略。此外,铁代谢失调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铁的过度积累不仅加剧氧化应激,还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这使得调节小胶质细胞功能、改善铁代谢及控制氧化应激成为打破AD进展的重要途径。
淫羊藿苷(ICA)的分子式为,C33
H40
O15
,CAS号为489-32-7,结构式如下:
作为从中药淫羊藿中提取的活性成分,淫羊藿苷展示了抑制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并促进其向M2型极化的潜力,能有效减少神经炎症。同时,淫羊藿苷还能通过调控铁代谢,降低大脑中的铁积累,减少氧化应激,进而延缓AD的病理进展。然而,淫羊藿苷的水溶性差,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