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但不限于畜牧统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无人机影像的高寒草甸牦牛数量计算方法及系统,包括:S1:使用无人机在拍摄样地正射影像并统计牦牛数量;S2:使用Pix4D软件对拍摄影像进行拼接,筛选合适样地,通过目视解译的方式分别统计湿牛粪、干牛粪数量;S3:使用Origin2024b对获得数据分别进行线性拟合,得到三条关系曲线。本发明利用无人机影像中牛粪数量的统计估算牦牛数量的方法大幅减少了数据收集的工作量,避免了与牧民沟通的诸多不便、牦牛不在草地放牧时,无法获得牦牛数量的局限。本发明有效减少了实验人员采集数据的次数,降低了研究成本。
背景技术
高寒草甸是我国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其面积达5.82×105
km2
,因此,高寒草甸的退化不仅会影响当地畜牧业产量与质量,还会影响我国乃至亚洲的生态安全。相关研究表明,过度放牧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放牧强度的监测和管控可为科学合理利用草地、促进草地恢复提供基本保障。放牧强度的判断依据主要是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草地上放牧家畜的数量,目前对家畜数量的统计主要是通过实地调查,因此,存在诸多不便。首先,由于放牧制度的关系,牧民通常在几个牧场轮流放牧,夏季收集不到冬牧场的家畜数量信息,夏季也收集不到冬牧场的家畜数量。第二,即使是在同一类型的牧场上,由于家畜的流动,准确统计家畜数量也存在难度。比如,同在夏牧场,家畜也在不同放牧单元(小区)流转,没有放牧小区的家畜数量难以统计。第三,由于牧区气候寒冷,冬春雨雪较多,道路难走,经常会影响研究人员或管理人员到实地统计家畜数量。第四,即使是在天气晴好的情况下,牛羊也有相对固定的出圈采食时间,而如果统计人员不在牛羊采食的时间段去调查,也不能得到家畜数量。但通常科研或管理人员工作安排紧,不能长时间蹲守,这就严重限制了他们的工作进度。第五,高寒草甸分布地区地形复杂,交通工具只能到达有限的范围,比如,肉眼不能看到的山后的家畜数量很难统计。
鉴于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在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中,由于放牧制度、气候条件、放牧时间、复杂地形等因素影响,统计草地放牧强度时不能快速准确获得家畜数量的信息。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