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黄芩素的用途,特别是涉及一种平喘药物组合物和制备吸入式平喘药物的应用。组合物为按质量比为1∶0.3‑3的黄芩素和辅料,其中,辅料为亮氨酸、甘露醇、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天门冬氨酸、精氨酸、甲硫氨酸、无水乳糖、葡萄糖、D‑山梨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组合物在制备吸入式平喘药物的应用。本发明制备的黄芩素纳米晶干粉吸入剂具有细微颗粒分数(FPF)高、储存稳定、刺激性小等特点。本发明首次以纳米晶为中间体将黄芩素制备成干粉吸入剂,经表征,该制剂制备工艺重复性良好。又通过一系列体内外手段证明了目标制剂的优势。
背景技术
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其主要特征是慢性气道炎症、非特异性气道高反应和可逆性呼吸道阻塞,继而引起呼吸困难和喘息[1]
。哮喘患者肺部发生多种病理改变,其中最主要的是气道炎症。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主要与环境触发因素有关,例如空气传播的过敏原导致大量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这些细胞一旦被激活,就会释放趋化因子,例如组胺,致使哮喘患者产生气道高反应性和黏液高分泌,最终导致气道重塑改变。
过去15年内,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了显著的降低,然而,仍有大多数患者的哮喘未得到很好的控制。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哮喘治疗药物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例如声音嘶哑、向心性肥胖甚至影响儿童生长。中医治疗哮喘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这在东汉时期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有所记载,且与化药相比,中药具有安全、副作用小且成本低廉的优势。
黄芩素(BAI)是从黄芩中提取得到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之一,具有显著的抗哮喘活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了BAI具有良好的抗哮喘作用。研究表明[13-16],BAI可以显著降低OVA诱导的哮喘小鼠的气道高反应、血清炎症因子(IL-4、IL-5、IL-6、IgE、TGF-β1等)水平、抑制黏液的产生以及气道周围的胶原沉积现象;同时,大量的H&E染色结果数据显示,BAI可以显著缓解炎症细胞对细支气管及血管周围结缔组织的浸润,以及OVA产生的气道壁增厚和气道上皮细胞脱落,这些结论表明BAI有望为哮喘提供新的治疗策略。但目前利用BAI治疗哮喘的研究大多为口服给药和雾化吸入给药,作为BCS-II类药物,BAI几乎不溶于水,雾化吸入时难以找到合适(刺激性小、低毒)的分散介质,口服给药后药物无法直达病灶,且由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缺陷,难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的方法来克服这些缺陷,为日后BAI治疗哮喘提供新的思路。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