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株能够提高反刍动物产奶量及乳脂率的布氏普氏菌B14及其应用。一株布氏普氏菌B14,拉丁文名为Prevotella bryantii;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42730。本发明提供的布氏普氏菌B14能够通过增加反刍动物瘤胃中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及戊酸的浓度,以提高反刍动物的产奶量及乳脂率。此外,还具有合成烟酸的功能,能够在反刍动物乳腺中以GPR109A依赖的方式激活mTORC1信号通路,促进脂类合成基因表达,以促进乳脂合成。布氏普氏菌B14还具有降低瘤胃中产甲烷古菌丰度的功能,故其有望通过降低反刍动物的甲烷排放从而提升能量利用效率。
背景技术
反刍动物的产奶量和乳脂率是衡量泌乳性能的两个关键指标,它们不仅影响乳制品的产量与营养价值,还直接决定了乳制品的市场经济效益。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奶畜产奶量波动和乳脂抑制现象频发,严重限制了乳品工业的稳定发展。瘤胃微生物通过生物发酵生成挥发性脂肪酸等关键代谢物,为乳汁及乳脂和其他乳成分的合成提供重要的碳源和前体物质,对于反刍动物的乳脂及乳汁合成,瘤胃作为宿主-饲料代谢网络的中心,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故而引导了大量以瘤胃微生物为靶点调控反刍动物泌乳性能的相关工作。现有工作主要针对反刍动物产奶量和乳脂率等单个泌乳表型,而反刍动物的产奶量通常与乳脂率等乳汁中的关键营养要素含量成反比,故当前对于产奶量和乳脂率之间的协同调控缺乏系统性认识。
普氏菌属(Prevotella)作为反刍动物瘤胃中最大的功能类群,其在瘤胃生态系统中执行多种代谢功能,特别是在碳水化合物的分解、蛋白质代谢、氮循环以及维生素合成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其能够高效分解膳食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等复杂碳水化合物,生成挥发性脂肪酸和维生素等代谢分子,从而为反刍动物提供能量并调控其生理活动。因此,挖掘并分离反刍动物瘤胃中的功能性普氏菌株,并利用这些菌株改善反刍动物的瘤胃发酵、提高饲料利用率和泌乳性能,以实现精准营养调控和提升经济效益,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