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标测和治疗的电极导丝,包括管体、患者端电极、导线、第一绕丝和第二绕丝;患者端电极设于管体远端的侧壁上;导线设于管体内,导线的一端连接患者端电极,导线的另一端从管体的近端伸出;第一绕丝和第二绕丝均为螺旋状且设于管体内,第一绕丝设于患者端电极朝向近端的一侧,第二绕丝的一端连接第一绕丝,第二绕丝的另一端设于管体远端的端头;第一绕丝可塑;第二绕丝和第一绕丝采用相同材质或不同材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用于标测和治疗的电极导丝,可对冠状窦以及冠状静脉远端电信号进行采集,且适应性强,配合标测电极导管使用,可增加采集位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射频消融术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冠状静脉窦系统(Coronary Venous System,CVS)受到重视和关注,但冠状静脉窦系统解剖变异较大,毗邻结构复杂,走形迂曲、分支较多,根据其开口部位、血管粗细及其回流心室血液的部位可分为:冠状静脉窦(CS)、心大静脉(GCV)、心中静脉(MCV)、心小静脉(SIV)、前室间静脉(AIV)、左室后静脉、左室侧静脉。冠状静脉起始为冠状静脉窦,是导管进入的开口位置。与冠状静脉窦连接的心大静脉走形最长、直径最大,是常规放置冠状静脉窦电极的部位,也是消融导管常规标测部位,其远端连接前室间静脉。前室间静脉走形在前室间沟内,由于与心大静脉成角陡直,标测和消融导管常常难以到达,对室早的标测和消融造成困难。近期研究表明冠状静脉心外膜起源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VA)比例为9%~15%,消融成功率不一,约50%-70%左右,主要原因为当前无有效手段深入冠脉窦远端静脉进行标测与消融。
冠状静脉窦及冠状静脉的心电生理标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电生理检查需要放置冠状窦电极,如心外膜左侧旁道、心外膜起源的室性早搏及复杂的心房颤动需要在冠状静脉内消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左心室电极也放置在冠状静脉内。如何增加对冠状窦电极位置稳定性以及冠状静脉远端电信号的有效收集,进到常规标测导管无法深入更远的冠状窦静脉深处。一直是本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