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提供一种3D金属打印制备微孔聚醚醚酮生物材料的方法,属于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采用3D Max软件,设计模型,将模型文件以.STL格式导出,再导入Ultimaker Cura软件调整参数并进行切片操作,设置其填充率和理论孔隙率,切片模型一.GCODE格式保存并导出备用;将保存的.GCODE文件导入3D打印机中进行聚醚醚酮支架的打印;将打印好的聚醚醚酮支架清洗烘干得到未改性聚醚醚酮;用浓硫酸对未改性聚醚醚酮表面进行磺化反应;在衬底上形成生物活性磷灰石层;再经过湿化学法改性,烘干得到磺化聚醚醚酮‑磷灰石。本发明提高种植体的稳定性;聚醚醚酮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优良的成骨活性。
背景技术
目前,颅骨修补的研究包括钛合金、聚醚醚酮等材料,颅骨组织工程以及3D打印技术。钛合金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颅骨修复材料,密度低,强度高,因此钛合金的比强度高,患者在置入钛合金后也不会感到重,并且其组织相容性好,稳定性好,致敏性低,对CT、MRI检查干扰较小,而这些特点也是钛合金材料被用来作为颅骨修补材料的原因。然而体内有害金属离子的释放以及金属材料的阻射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此外,钛及钛合金的弹性模量(102~110GPa)为皮质骨(14GPa)的数十倍,这种巨大差异将产生应力屏蔽作用,导致骨吸收而影响手术远期成功率。为了克服力学限制和尽量减少植入后的负面生物反应,人们开始寻求钛的替代材料。
同时在用传统的方法制备颅骨修补支架,在孔径精确性、孔隙均匀性、空间结构复杂性、支架个性化等方面可控性差,不利于骨组织的生长。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