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介绍了一种利用知识增强神经网络实现多变量路基压实度智能检测的技术。该方法涵盖了获取原始样本数据集、筛选出最佳样本数据集的关键步骤,旨在提高路基压实度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背景技术
路基压实度是道路工程施工中至关重要的控制指标之一,直接影响道路的承载能力、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性。高质量的路基压实度能够有效地减少道路的沉降、变形和裂缝,提高道路的耐久性和安全性。然而,由于施工现场的复杂环境和多变的土壤条件,路基压实度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标准,因此需要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对路基压实度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控制。
智能压实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传统压实技术的缺点。智能压实通过在压路机上集成先进测量系统、定位系统以及车载计算机和控制系统来实现对工作区域压实度的实时监测。智能压实技术中使用智能压实测量值(ICMV)来判定路基压实质量,如压实度值(CMV)和机器振动功率(MDP)等。然而,单个指标只在特定的适用范围内展现出足够的精度,例如压实度值主要适用于细粒土;而且单指标在建立时考虑的因素较为单一,往往不能考虑施工现场路基压实的复杂影响因素,即无法准确反映现场路基土体真实压实状况;此外,智能压实测量值与压实质量之间的潜在关系尚且还不明确。
传统的路基压实度检测方法存在一些缺点,如灌砂法、环刀法和钻芯测试法等:(1)需要专人操作取样,效率低下,而且检测方法具有破坏性会对路基造成一定的损害;(2)传统检测方法通过随机取点采样,有限的随机检查点数难以反映整个施工区域的压实质量,即采样点可能不具备代表性;(3)无法对压实质量进行实时评估,测试样本多在工程完成后才能送往实验室评估,若不合格则对工程进行返工。
专利文献CN 212956487U公开了一种路基路面智能压实效果测试装置,包括矩形的车架本体(1),其上设有纵杆(2)、横杆(3)、托钩(4)、万向轮(5)和定向轮(6),定向轮(6)上连有旋转编码器(7);纵杆(2)和横杆(3)的下方固定一组相连的连接杆(9)和测试轮(11),测试轮(11)上连有加速度传感器(12);连接杆(9)与纵杆(2)、横杆(3)之间均连有弹簧(13);车架本体(1)上固定一个数据采集终端(14),旋转编码器(7)和加速度传感器(12)分别与数据采集终端(14)通讯相连。
该方法采用滚轮中的方式对当前路基进行检测,而采用的指标单一,无法准确反映施工现场复杂的压实度影响因素,而且现有多指标评估方法考虑的指标仍然有限。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