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介绍了一种新型低摩擦旋转缩口成型方法,该方法通过装夹机构和缩口模具实现高效成型。装夹机构由方形限位块、转盘、螺杆、从动齿轮、驱动齿轮、外夹钳、内夹钳、底座和转杆等组成,旨在降低摩擦系数,提高成型效率和质量。
背景技术
径向缩口成型设备是一种专为金属管材及类似圆形横截面材料设计的加工机械,其工作原理基于径向方向的强力压缩技术,旨在精准地缩减材料端部的直径尺寸,此过程往往伴随着管壁厚度的适度增强。因此,径向缩口成型设备作为金属加工和汽车制造等领域的重要工具,正以其独特的加工能力、先进的数控技术、广泛的适应性和环保的生产理念,不断推动着制造业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传统缩口成形技术包括模压缩口成形,模压缩口成形是指利用模具将筒形件或管形件口部直径缩小的一种成形工艺,属于冲压基本工序之一,该工艺优点是模具结构简单、成形效率高、易实现机械化,并且局部成形与整体成形均可实现,根据产品要求可成形出母线为直线或曲线的产品,根据缩口过程有无支撑又可分为内支撑、外支撑、无支撑三种成形方式,按照是否加热又可分为常温缩口和加热缩口等。虽然在模压缩口的基础上衍生出多种成形方法,但使用模压缩口成形仍然存在极限缩口系数较大的问题。
缩口系数k,即变形完成后的最小直径 d
与原始毛坯直径 d
0
的比值,公式为,缩口系数的大小直接影响缩口的难易程度,例如铝合金构件在无支撑的前提下极限缩口系数为0.8左右,在有外支撑的的情况下,缩口系数为0.62左右,在内外都支撑的前提下,缩口系数可降低为0.5左右,而钢构件的极限缩口系数较铝的又大,由此可见缩口系数越小,成形难度越大。
尽管现有技术能够高质量地成形出各种直径差异较大、难变形材料的锥形或类锥形构件,但其成形工序依旧繁琐,且一次成形的缩口系数受到较大限制。这些技术通常依赖多步成形工序,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并且对设备和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可能导致成形质量的不稳定性,尤其是在处理复杂形状或高强度材料时。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