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一种甘草酸纳米颗粒,具备聚集诱导发光特性,并详细描述了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通过将甘草酸或其衍生物、黄连素或其衍生物以及单宁酸混合,形成复合溶液,并进行调节,以制备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甘草酸纳米颗粒。
背景技术
荧光材料,包括碳量子点、有机染料、荧光蛋白和荧光纳米颗粒,因其在药物传递、生物传感,特别是生物成像方面的优异性能,近年来引起了研究学者们的兴趣。聚集诱导发光的概念(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揭示了特定分子在聚集状态下相较于单体在稀溶液中能够展现出更强的发光现象,有效克服了传统荧光纳米材料普遍存在的聚集猝灭(Aggregation-Caused Quenching,ACQ)效应。AIE现象的关键在于分子结构的巧妙设计,该设计使得分子在聚集时限制了分子内旋转和非辐射衰减途径,从而提高了辐射衰减的概率,实现了荧光增强。在过去的数十年中,研究者们对AIE材料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应用。发明专利CN 114656502 A报道了一类水溶性AIE光敏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一系列有机反应合成了光敏剂LOCK-0、LOCK-1和LOCK-2,该类集诱导发光光敏剂表现出了典型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质,其中LOCK-2在四氢呋喃/水(THF fraction=99%)溶液中的荧光量子产率为56.8%,高于多数已报道的聚集诱导发光光敏剂。然而,该光敏剂虽然在四氢呋喃/水(THFfraction=99%)溶液中能够强烈发光,表现出典型的AIE特性,但在水溶液中的荧光现象几乎消失,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潜力。
在生物医药领域,通过荧光成像技术,AIE纳米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转运过程能够实现实时监测。这种方法有助于获取其体内命运信息,例如在生理条件下的结构演变、功能因子的释放与吸收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这对于准确把握纳米药物在体内的行为轨迹和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超分子组装作为一种简单高效的手段,在AIE材料的构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主要通过氢键、静电、疏水和π-π相互作用等非共价键力,构建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分子系统,能够显著降低材料制备的难度、成本和工作量。发明专利CN 113788795B报道了一种由单一两亲性化合物自组装而成的AIE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荧光特性,但其合成过程复杂,且自组装过程中需要有机溶剂的辅助溶解,这对生物应用构成了潜在风险。此外,目前AIE纳米药物主要通过静脉注射给药,因为口服药物会面临胃的强酸性环境和消化酶影响,诱发纳米药物聚集和降解等问题。与注射相比,口服给药不仅减少了疼痛和感染风险,而且不需要专业人员操作,便于自行给药。因此,一种能够有效适应胃肠道pH变化且生物相容高的AIE纳米递送系统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