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涵盖生物技术领域,专注于田基黄苷肝靶向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技术及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该纳米脂质体由磷脂、胆固醇、功能化磷脂和田基黄苷构成,特别设计以实现对肝脏的靶向作用。
背景技术
胆汁淤积是由于机体胆汁形成和分布障碍,从而导致胆汁酸在肝细胞和胆管大量蓄积的现象。胆汁淤积症可导致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发生。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发生原因较复杂,病毒感染、药物、妊娠、免疫、遗传、肠外营养等均可引起肝内胆汁淤积,严重时可能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衰竭和肝肿瘤。其中,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一种妊娠期特有疾病,以妊娠中晚期母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瘙痒、血清胆汁酸升高和/或肝功能紊乱为特征,主要影响围生儿的预后,可导致自发性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和死胎等。ICP已被列入高危妊娠的范畴,是困扰产科医生与产妇的一大难题。
目前临床上治疗胆汁淤积症(包括ICP)的主要药物有熊去氧胆酸(UDCA)、S-腺苷蛋氨酸(SAM)、考来烯胺等,其中UDCA是临床推荐一线药物,主要作用是改善由于胆汁淤积所致的临床症状和肝脏损伤。但UDCA起效缓慢,约有30%的患者对UDCA无效,且存在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等不良反应,临床上亟需更有效的药物。
田基黄苷(槲皮素-7-鼠李糖苷,Q7R)是存在于中药田基黄中的一种黄酮类活性成分。田基黄又称地耳草,是我国传统中药,常用于治疗肝纤维化、湿热黄疸、肝损伤等疾病,具有良好的保肝退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田基黄苷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病毒等作用。田基黄苷可以通过改善胆汁排泄和抑制炎症反应来治疗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导的大鼠胆汁淤积性肝炎以及肝纤维化。但是由于田基黄苷存在溶解性差,水中溶解度仅为0.004mg/mL,稳定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缺陷,且田基黄苷体内会被快速代谢,使得其达到作用部位浓度低,制约了治疗效果,因此国内外对其剂型研究少之又少。
综上可知,开发一种田基黄苷肝靶向纳米制剂对于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和ICP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进一步扩大田基黄苷的应用范围。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