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介绍了一种羊血磷酸肽螯合铁的制备技术,该技术属于肽螯合铁制备领域。该技术通过将羊血粉溶解于水并预热至50℃~55℃,制备出羊血磷酸肽螯合铁。该方法不仅简化了制备流程,还提高了产物的生物利用率和稳定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背景技术
铁是生物体内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影响着机体内血红蛋白的合成、免疫和心肺功能。铁缺乏是一个世界性的营养问题,也是导致贫血最常见的原因。缺铁性贫血的发病原因主要有膳食铁摄入不足、铁吸收受损或铁丢失过多。目前许多精细加工的食物中缺乏微量元素,仅靠膳食无法满足人体对铁的需求。另一方面,铁在人体中的吸收存在效率低、稳定性差等问题。因此,食源性的铁补充剂一直受到食品工业的关注。
在控制铁缺乏的多种策略中,食物营养强化是在不改变现有饮食模式的情况下增加营养素在食物中含量的有效措施。迄今为止,口服铁补充剂研究经历了无机铁盐、有机铁盐、氨基酸螯合铁和抗氧化肽螯合铁四个阶段。目前被大范围使用的补铁剂多为无机铁盐、有机铁盐等第一、二代补铁剂,这些传统的补铁产品多利用硫酸亚铁等无机铁或柠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有机酸铁盐,游离的铁离子具有生物利用度差、稳定性差、对胃肠道刺激明显而易引起不良反应、会产生内源性自由基等诸多缺点。为克服一、二代口服补铁剂生物利用率低等诸多缺点,同时避免第三代氨基酸螯合铁过高的成本,不少研究人员将目光转向多肽螯合铁的研究。
肽铁螯合物的制备通常指无机铁离子与蛋白质水解产生的具有铁螯合活性的多肽发生螯合反应的过程。对于血红蛋白肽铁螯合物,最常用的无机铁离子来源为FeCl2
、FeSO4
或(NH4
)2
Fe(SO4
)2
等。而获得血液蛋白肽主要依赖酶水解,这个过程使用广谱内源性蛋白酶对血红蛋白进行水解,再进行酸沉淀来分离出含血红素部分,酶水解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酶特异性强、酶解过程可控制等优点,然而在目前血液肽铁螯合物的制备过程中,铁离子均为额外加入至反应体系中的,而血红素中含有的铁离子都随着酸处理而除去,内源性铁并未得到利用。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