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揭示了Mallochiphilone生物碱化合物及其在神经保护药物制备中的潜在应用,属于生物医药领域。该化合物从南海糙海参共附生真菌ACD-5中成功分离,为神经保护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方向。
背景技术
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这样的病症,是由大脑和脊髓中神经元的逐渐丧失所引起的,导致患者出现记忆衰退、行动困难以及意识障碍等症状,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这类疾病的公共卫生负担日益加重。
阿尔茨海默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与生活质量,研究表明,其主要病理特征之一是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Aβ)的异常积累,Aβ在神经元之间的沉积形成的老年斑以及神经纤维缠结,会损害包括海马区在内的多个脑区,进而导致记忆丧失和认知功能衰退。利用Aβ25-35
片段可以通过诱导细胞模型来建立类似于AD的病理状态,为研究疾病机制和药物筛选提供了实验基础。
目前,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加兰他敏和利凡斯的明)以及NMDA受体拮抗剂(如美金刚)。这些药物旨在增加脑内的乙酰胆碱水平或调节谷氨酸的作用,从而改善认知功能。尽管这些药物对许多AD患者有一定的疗效,但长期使用后,它们仅能暂时缓解症状,无法阻止或逆转疾病的进程,并且可能会伴随一系列副作用。鉴于此,开发来源自然、具有较低毒性和较高活性的神经保护剂,对于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Azaphilone类化合物是一类由真菌产生的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包括非生物碱类和生物碱类两大类型,现有专利(如CN110776518B、CN104311525A,CN102453015B,CN103911407B)揭示了这类化合物在制备抗细菌剂、抗真菌剂、抗结核、抗癌及抗糖尿病药物中的应用。然而,该类化合物神经保护作用报道较少,特别是截至目前,尚未有文献或专利报道Azaphilone类的生物碱在Aβ诱导神经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面的研究或应用。因此,探索这类化合物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潜在价值,尤其是其可能的神经保护效应,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