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抗菌碳点及其制备技术与应用,旨在生物医药领域内提升碳量子点的抗菌性能。该技术包括制备抗菌碳点的详细步骤,涉及吲哚菁绿和姜黄素的利用,以增强碳量子点的抗菌效果。
背景技术
抗生素耐药,已成为21世纪主要的公共卫生威胁之一。为了应对耐药性问题,开展新型抗菌药物研究,但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统计表明,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周期长达10-15年,研发经费需耗费上亿元。目前,全球大约有近400个抗感染药物的研究项目,截至目前还没有一个药物达到可投入四期临床使用的标准,新药研发速度远落后于细菌耐药性产生的速度。因此,开发新型治疗方案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世界难题。
碳点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纳米材料,由于它独特的光学特性、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或无毒特性,使碳点应用到生物医学等领域中,在抗菌治疗中都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专利公开号CN 109021971 A公开了一种细胞核染色用荧光碳点及其在细胞核成像中的应用及方法,所述碳点采用以下步骤制得:1)将叶酸和间苯二胺溶解在水中加热反应;2)反应后,离心、过硅胶柱层析色谱,收集黄绿色荧光部分,旋蒸后转移至水中,冻干即得。专利公开号CN113549448A公开了一种具有内在抗菌活性及光动力增强杀菌效果碳点、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方案如下:将杀菌剂与有机溶剂混合均匀,形成混合反应液,将所述混合反应液加热至140~260℃,并反应30min~24h,待反应产物冷却,将其提纯即可得到具有红色荧光发射的碳点。该碳点可用于细胞及细菌成像,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广谱的杀菌性能,且不会产生细菌耐药性等问题。但是,直接采用杀菌剂作为制备碳量子点的碳源,导致其抗菌性降低。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