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创新发明涉及一种静电纺丝微针痤疮贴片及其制备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具有抗炎、抗氧化特性和优良生物相容性的导电微针,专门用于痤疮创面的治疗。该贴片结合药物释放与电刺激,为痤疮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背景技术
痤疮是由厌氧细菌痤疮丙酸杆菌(P.acnes)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痤疮通常表现为皮肤干燥、严重红斑、皮肤瘢痕等症状。具有抗炎或杀菌性能的传统抗生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过氧化苯甲酰)主要用于对抗痤疮俗。然而,频繁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增加痤疮链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并导致其他副作用。此外,由于皮肤屏障的存在,大多数药物不能有效扩散,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迫切需要开发药物利用率高的新颖治疗贴片,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痤疮愈合中的副作用。
最近,更多的焦点被放在了含有多个微米大小的针的微针(MNs)上。MNs可以定向穿过皮肤屏障释放药物分子,提高透皮给药效率和生物利用度。例如,Xing等人制备的负载AZA酸的MNs比市售的AZA乳膏具有更显著的炎症消退。Zhang等人制作的含有水杨酸(SA)的MNs贴片在局部治疗痤疮假单胞杆菌感染中显示出治疗效果。MNs可能是治疗痤疮的有效策略。然而,单独给药的MNs在痤疮愈合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不能调节细胞行为来加速组织修复。细胞间的通讯由组织间的电信号调节。
临床研究证明,电刺激(ES)可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和迁移来影响创面愈合。然而,由于传统的外接电源ES器件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压电材料在机械应力下具有自发电特性,在自供电敷料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其中,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良好的压电效应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在生物医学应用中具有优势的压电材料。例如,Wang等人提出了一种由自供电压电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乙烯醇(PVA)复合的水凝胶。局部压电刺激可作用于创面,提供正向引导,促进创面愈合。因此,将ES疗法引入到痤疮治疗中,有望取得较好的效果。受这些研究的启发,通过结合MNs和ES治疗痤疮愈合的优势,可以实现乘数效应。槲皮素(quercetin,QC)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药物,因其抗氧化、抗炎和抗微生物活性而被加载到MNs中用于痤疮治疗。基于这些考虑,设计了一个一体化的痤疮贴片(PT@PCPQC
),其中包含一个自供电发电机和导电MNs,以加速痤疮愈合。PT@PCPQC
贴片由两层功能层组成(图1),外层为溶液54吹纺(SBS)法制备的压电PVDF-TPU(PT)纳米纤维膜,在力变形时产生ES。内层为CS/PVP/QCMNs,负载导电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PCPQC),有效递送QC杀死感染性病原体(痤菌),达到抗炎和抗氧化效果。此外,导电PCPQC1%MNs可以将PT的电信号传递到痤疮区域,增强治疗效果。PT@PCPQC1%具有优异的给药性能和自发电特性,有可能成为治疗痤疮的新型贴片。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