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发明涉及微生物领域,特别是一种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突变株及其在小鼠免疫攻毒实验中的应用。该菌株已被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收录,编号为CCTCC M20242234。
背景技术
多杀性巴氏杆菌(Pm)是一种可引起多种动感染发病的革兰阴性小杆菌,也有人感染的病例报道。Pm荚膜是其重要的毒力因子,主要起到菌体保护和免疫逃避的作用。根据荚膜不同Pm分为A、B、D、E和F共5个血清型,血清型间免疫交叉保护作用较弱,加之细菌类菌苗免疫保护效果总体不及病毒性疾病的疫苗,Pm感染引起的败血症和隐性感染威胁着一直是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在养兔业领域更是如此。目前该病预防使用的疫苗仍是以细菌灭活苗为主,很多报道显示自家苗的免疫保护效果高于商品化细菌灭活苗,至今具体原因并不清楚,很可能与Pm的变异、株间差异、血清型等很多因素有关。早期研究报道不同动物感染的Pm的荚膜血清型存在偏爱性,但是近些年不同血清型的Pm都在同种畜禽中被分离鉴定,我国学者已经在感染家兔中分离到A型、D型和F型Pm菌株。在我国严控药物滥用和减少抗生素使用的背景下,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新型高效疫苗的研发一直是研究热点但进展相对较慢,快速科学的血清学监测技术研究在Pm感染控制和净化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ELISA检测技术因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高通量性和以商品化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目前在Pm的ELISA检测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都是以Pm菌体抗原作为包被原或者以人工表达的某种菌体蛋白的重组蛋白为包被原进行检测,某种蛋白作为包被原无法充分反应检测样品中全部菌体蛋白抗体的情况,菌体抗原无论完整菌体或者破碎菌体作为包被原无法解决荚膜成分对包被效果的影响以及包被前菌株保存和培养过程中毒力带来的生物安全风险。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