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利用蛹虫草提取物制备抗癌疲劳药物的方法,其中提取物为蛹虫草水提液,虫草素与虫草多糖的质量比控制在3:2.1至8之间。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癌因性疲乏是一种由癌症本身或癌症相关治疗引起的包括躯体、情绪和(或)认知等方面疲乏或耗竭的主观感觉。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发布的《癌症相关性疲乏临床实践指南》(2021年第1版)将其定义为:一种痛苦的、持续的、主观的,有关躯体、情感和(或)认知方面的疲乏感或疲惫感,与近期的活动量不符,与癌症或癌症治疗有关,并且妨碍日常生活。
癌因性疲乏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十分明确,其可能的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假说:癌因性疲乏患者的炎性细胞因子数量显著高于非癌因性疲乏患者及健康人,其炎性细胞因子诱发贫血、恶病等间接导致癌因性疲乏的产生;(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紊乱假说:癌症及其相关治疗导致细胞因子释放,5-羟色胺失调、睡眠障碍,引起人体激素水平波动,干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从而诱发;(3)昼夜节律紊乱假说:患者受疾病的影响,常常出现失眠症状,昼夜节律改变,皮质醇分泌节律破坏,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肿瘤相关细胞因子释放增加,进一步导致癌症患者疲劳;(4)5-羟色胺失调假说:5-HT不但具有调节体温、睡眠、食欲、记忆、心情等功能,更能控制激素分泌、肌肉收缩,在人体生理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而癌症患者大脑内5-HT过量或过少的释放容易导致中枢性疲劳;(5)三磷酸腺苷失调假说:三磷酸腺苷主要在线粒体内合成,是细胞代谢的能量源,癌症治疗过程中,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ATP合成障碍,骨骼肌能量代谢不足,患者极易出现疲乏的症状;(6)迷走神经传导激活假说:癌症及其治疗导致外周神经递质等释放,这些细胞因子激活迷走神经传入通道,减少患者躯体活动,并能够引起疲劳相关的中枢区域持续变化。
正常的疲劳与劳累程度成正比,是一种机体保护性调节机制,可促使机体发出警报性信号,引导患者采取适当睡眠及休息促进精力恢复及疲乏缓解。与之不同,癌因性疲乏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或非药物治疗。其中非药物治疗手段包括活动锻炼、健康教育、社会心理学干预、睡眠疗法、亮白光疗法、营养管理等;针灸治疗是中医传统疗法,能调和脏腑,疏通经络,调节阴阳,促进人体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功能趋向正常与平衡,其中艾灸、穴位按摩、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等中医导引术均能一定程度地缓解癌症患者的疲劳。药物治疗包括中枢兴奋剂、皮质类固醇、抗抑郁药、镇痛药物等改善感官的治疗方式,但是可能需要数周才能见效,同时产生功能性障碍等副作用,如红细胞生成素通过增加红细胞数量来提高氧气携带能力,减轻贫血相关疲劳,但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对非贫血患者效果有限;睡眠药物可以改善睡眠质量,有助于恢复体力,但可能会导致依赖性,长期使用降低效果;镇痛药可控制疼痛,间接减轻因疼痛引起的疲劳,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依赖性和其他副作用,免疫调节剂可能改善免疫系统功能,减轻疲劳,但可能影响正常的免疫功能,增加感染风险。
传统的中医药在改善体征、亚健康调理等方面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同时中药制剂在改善肿瘤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如正元胶囊可益气健脾、补肾填精,缓解癌因性疲乏;天佛参口服液具有养阴益气、解毒散结的功效,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功能,联合化疗可以缓解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疲乏症状;中药汤剂(如补中益气汤)、现代中药制剂(如参芪扶正注射液)等对癌因性疲乏也有一定的疗效。随着现代生物医学及循证医学的发展,中药功效成分提取技术的不断完善,结合单味中药的功效,根据君臣佐使的使用理念,开发中药提取物的复方对治疗癌因性疲乏具有重要的意义。如虫草入肺、肾二经,具有藏精、主骨生髓等功效;人参提取物可以增强体力,提高免疫力,抗疲劳;黄芪提取物补气固表,提高免疫力,有助于减轻疲劳和增强体力;灵芝提取物具有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有助于改善疲劳和整体健康状况;松茸提取物在抗癌,免疫调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