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中药复方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创新的中药组合物,旨在防治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该中药组合物包含苦丁茶和高良姜,按照特定的配比精心研制而成,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背景技术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一种由尿酸生成过多和(或)排泄减少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研究证实,HUA是引起痛风、肾功能不全、高血压、高脂血、糖尿病和肥胖等症的关键因素。因此,早期预防和防治高尿酸血症对此类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血尿酸(SUA)水平长期超过饱和浓度(420μmol/L),尿酸钠(MSU)结晶可能在身体部位(如关节和软组织)发生沉积,引起的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慢性病损和炎症反应,从而诱发急性关节炎,成为引起痛风(Gout)的关键因素之一。降低血尿酸水平、防治高尿酸血症是针对痛风病因开展的控制,已经成为痛风防治的有效手段。
降低尿酸生成、促进尿酸排泄是防治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两种有效策略。对尿酸排泄不良患者,可使用如苯溴马隆、雷西纳德等促尿酸排泄药物促进尿酸排泄;对尿酸生成过多型患者,可使用如别嘌呤醇、非布司他等黄嘌呤氧化酶(XOD)抑制剂以抑制尿酸的生成。然而,由于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防治需要长期使用降尿酸药物,现有药物存在的副作用限制了它们的广泛和长期使用。上述化学药物的长期使用可能会造成低血钠、低血钾、低血钙,而且还对肝、肾有明显副作用。因此,需要找到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防治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另一方面,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病因往往并不单一,可能既有尿酸生成过多,也存在尿酸排泄不足的情况,单一作用机制的药物对相当多患者而言并不能起到应有的防治效果,使用同时具有促尿酸排泄和XOD抑制作用的药物往往能够更显著的降低血尿酸水平,并对单独使用促尿酸排泄药物和XOD抑制剂防治无法达到目标血尿酸水平,或者对单一药物高剂量耐受性差时较为有效。因此,开发毒副作用小可长期使用、并同时具有促尿酸排泄和XOD抑制作用的降尿酸药物已成为高尿酸血症防治药物的重要研发方向。
药食同源中药具有明确的安全性,适合长期服用,是发现可长期使用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防治药物的天然宝库。研究表明,许多药食同源中药在预防和防治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并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从药食同源中药中发现多机制的高尿酸血症防治复方,已成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防治的重要策略。
现有发明专利大多组方复杂,且多无组方必要性和合理性验证。如申请号为CN201711288895.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治高尿酸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由薏苡仁2~7份、木瓜1~6份、金银花1~5份、百合1~5份、淡竹叶1~5份、桑叶1~4份和苦丁茶1~5份组成,专利通过药效试验和临床试验验证了该中药组合物的有效性,但组方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无说明。申请号为CN201910757765.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治尿酸偏高引起的痛风中药组合物、其制剂及制备方法,其是由大叶冬青、车前子、肾茶、高良姜、薏苡、茯苓、陈皮、甘草八种药食同源药材组成,但事实上车前子和肾茶均非卫健委目录下的药食同源中药,安全性未有充分证据,且该专利也主要用于防治尿酸偏高引起的痛风性炎症,并未提供降尿酸作用相关证据。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