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一种脂质体囊泡包裹的靶向蛋白降解纳米颗粒的制备技术及其应用。该技术通过将聚二甲双胍基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与透明质酸混合,利用静电吸附作用构建聚蛋白复合物,实现靶向蛋白的高效降解。
背景技术
癌症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最普遍的疾病,始终影响着人类健康生活以及社会经济的安定发展。目前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22年有近2000万新发癌症病例和近1000万癌症死亡病例。并且基于人口统计学的预测表明,到2050年,每年的癌症新病例数将达到3500万,比2022年的水平增加77%。所以说,针对癌症的控制措施愈发的必要。
目前的肿瘤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放化疗、靶向治疗、骨髓移植治疗、免疫治疗等。其中靶向治疗是通过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明确的致癌位点特异性结合,破坏其原有生物作用,促使细胞发生特异性死亡的方法。新型的靶向治疗新策略-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AC),由于其在治疗性调节蛋白方面的潜力而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是由两个配体连接组成的异双功能小分子:一个配体靶向目标蛋白质,而另一个配体招募E3泛素连接酶。当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同时结合目标蛋白和E3连接酶后,可诱导目标蛋白的泛素化,随后被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降解。相对于小分子抑制剂,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具有高选择性、可克服耐药性、靶向不可成药等优势。但由于其分子量大,存在水溶性差、细胞渗透性低等问题,限制了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在生物体内的应用。虽然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依然存在着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单一疗法效果差,临床转化差等问题。与目前传统的肿瘤放化疗相比,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的适用度还远远不足,需要更多蛋白降解平台被开发出来。
纳米递送体系,由于纳米粒子尺寸小以及能有效进入病变区域的优势,在癌症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纳米递送体系可通过增强药物稳定性、减少不良反应和调节药代动力学特征等方面来提高疗效和降低生物毒性。因此,基于纳米递送的给药方式可克服传统疗法面临的许多障碍,并正在成为诊断和治疗策略的新途径。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