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普拉梭菌无细胞上清液及其在抑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中的应用。普拉梭菌DSM 17677的无细胞上清液展现出了对抗李斯特菌生物膜的潜力,为食品工业中生物膜控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背景技术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也称为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小杆菌,属于李斯特菌属。它是李斯特菌病的主要病原体,能够引起人畜的李斯特菌病。单增李斯特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尤其在土壤、污水、粪便、植物、饲料和原料乳中都能被发现。这种细菌能够在0℃至45℃的范围内生存,即使在冰箱的冷藏温度下(4~6℃)也能生长繁殖,这是它与其他食源性致病菌的重要区别。由于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菌,因此易感人群包括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或有缺陷的新生儿、孕妇、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孕妇感染李斯特菌可能仅表现出轻微感冒症状,但可能引起胎儿感染,导致严重后果,如胎停或流产。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能够形成生物膜,这种生物膜对于逆性环境具有抵抗力。细菌从生物膜中分离可能导致食品持续性污染,从而增加食源性疾病的风险。生物膜的形成提高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工厂和厨房环境中持续传播和污染的可能性,可能导致相关食源性疾病爆发,从而造成健康和经济损失。
普拉梭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也称为普氏栖粪杆菌,是人类肠道菌群中最重要的细菌之一。它在健康人的粪便样本中占细菌总数的5-15%。普拉梭菌是丁酸的重要生产者之一,具有抗炎作用,能够维持细菌酶的活性,并保护消化系统免受肠道病原体的侵害。普拉梭菌与多种健康问题相关。例如,在患有慢性便秘、乳糜泻、肠易激综合征和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个体中,这种微生物的数量减少。此外,在Ⅱ型糖尿病、结直肠癌等患者中也观察到较低水平的普拉梭菌。普拉梭菌数量的变化可能是肠道菌群失调的迹象,因此科学家们将其视为下一代益生菌的候选者。
普拉梭菌无细胞上清液(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 cell-free solution,CFS)在肠道中的作用可能包括调节免疫反应、影响肠道微生物的平衡,以及参与营养物质的代谢等。这些作用共同影响着宿主的整体健康状态。
综上所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膜的形成增加了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对食品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因此,研究和控制这种生物膜的形成对于保护公共健康至关重要。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