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植物保护技术,特别是一种利用丛枝菌根真菌减轻蓖麻盐胁迫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摩西斗管球囊酶和根内根孢囊霉按1:1孢子比例混合的菌种。
背景技术
土壤盐渍化已经变成了越来越普遍且严重化的生态问题,不仅危害农业生产和草原生态系统,还抑制全球植物生长和生产力。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使土壤盐渍化愈发严重,土壤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因此粮食安全也受到威胁。我国的盐碱地主要分布在23个省、市、自治区,面积约667万公顷。其中,我国东北地区的盐碱地土壤以高含量的NaHCO3
、Na2
CO3
为特点,除了富含高含量的Na+
以外,还会造成高pH值,对植物的伤害性更强,这使得东北地区的植被应用很大程度地受到限制。目前,如何利用盐渍土成为环境保护难题。盐渍土的利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降低土壤盐分至植物可以适应的程度:②为了更好的适应土壤中的盐分,提高植物的耐盐性。在盐渍土上种植耐盐植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盐分浓度,利用植物根系生长改善盐渍土理化性质。同样,提高植物耐盐性也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开展植物耐盐机理和提高植物耐盐性的研究可以为盐渍土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蓖麻(Ricinus communis L.)是大戟科蓖麻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适应性强、耐贫瘠、耐盐碱等特性,在相对恶劣环境或严重污染的条件下能够良好生长,对污染环境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耐受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蓖麻的综合利用不断深化,对蓖麻在生态治理方面的研究也由简单、低效益向多层次、高效益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对其在盐胁迫环境下的生态适应性及抗逆机理研究在不断深入。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生防菌一直受到普遍关注。菌根是自然界中一种极为普遍和重要的共生现象,在农田土壤中普遍存在能与多种植物形成共生结构,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9%-55%。大部分丛枝菌根的形成有利于植物在土壤中的营养吸收,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病性等。因此开发一种利用丛枝菌根真菌缓解蓖麻盐胁迫作用的方法及应用显得极为必要。
经文献查找,尚未检索到蓖麻与丛枝菌根共生缓解盐胁迫机理的公开报道的文献。因此利用微生物调节植物的生长,提高其抗逆性及营养吸收,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绿色环保的特性,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较为开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获得的结果有利于深入揭示蓖麻耐盐机理,加强对蓖麻的综合开发、使其更好地应用于利用及改良盐渍土中,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