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基因工程领域,特别是一种基因编辑弓形虫疫苗株及其制备技术。该疫苗株通过基因缺失技术构建,可用于制备药物和生物制品。本发明还提供了疫苗株的构建方法,旨在提高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背景技术
伴侣动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的幸福指数,全球范围内伴侣动物的饲养以犬猫为主。随着伴侣动物与人类的密切接触,其携带的人兽共患病原导致人兽共患病的传播风险加剧。猫携带的人兽共患病原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是弓形虫,例如,弓形虫感染引起孕妇流产、胎儿失明、智力缺陷,弓形虫包囊活化致使免疫能力下降人群的致残致死等风险。因此,开展针对人兽共患病的预防或治疗关乎人类生命健康、优生优育等国家大计,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弓形虫的生活史分为在终末宿主猫体内的裂殖生殖和有性(配子)生殖以及在中间宿主体内的无性生殖阶段,无性生殖阶段包括急性感染期虫体快速繁殖的速殖子阶段和慢性感染期的缓殖子/包囊阶段,而猫体内的阶段包括裂殖生殖阶段、配子生殖阶段以及卵囊形成以及卵囊排除猫体后在环境中的孢子化发育阶段。包含速殖子的假包囊、包含缓殖子的包囊和包含子孢子的卵囊对中间宿主与终末宿主都具有感染力。速殖子、缓殖子或子孢子感染终末宿主猫后,入侵过程与中间宿主相同,在猫科动物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内进行无性增殖,形成裂殖子后再经过数代裂殖增殖,部分裂殖子发育为雌配子、部分裂殖子发育为雄配子,雌、雄配子结合受精成为合子,最后发育为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卵囊经2-5天的发育而成熟,成熟卵囊具有感染力,是人和其他中间宿主感染弓形虫病的主要来源。因此,弓形虫病的防控关键在猫弓形虫病的防控,控制猫向外界环境中排卵囊,是弓形虫病的传播阻断,也是源头防控技术。
结合弓形虫在终末宿主及中间宿主繁殖与发育的特性,猫弓形虫病疫苗的研制必须同时满足2项目标:(1)免疫后提供对有性生殖阶段的免疫保护力,即疫苗免疫的猫再次感染弓形虫后不能排出卵囊,保障对人类和环境的安全;(2)免疫后提供对速殖子向缓殖子(包囊)发育阶段的免疫保护力,即降低或阻断包囊的形成。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