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一种多药物截断式微针技术及其制备方法,专门用于促进糖尿病伤口愈合。该技术属于药物技术领域,由背衬和多根多药物截断针组成的阵列构成,每根微针均含有多种药物成分。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医学中,药物控释系统在疾病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对于需要多药物联合治疗的复杂疾病,如何精确控制不同药物的释放时间和剂量,最大化药效减少副作用的同时,使得药物释放符合疾病治疗的进展需求,仍然是科学家和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挑战。微针给药作为一种新兴的经皮给药手段,因它通过微小的针头阵列穿透皮肤的角质层,将药物直接递送至皮肤下的微循环中,从而克服了传统口服或注射药物的诸多局限性,如首过效应和低生物利用度。此外,微针递送无创、易用,并且能够局部递送药物,显著减少系统性副作用,因而引起广泛关注。然而,单一药物的微针系统通常只能实现瞬时或短期的药物释放,无法满足某些疾病的复杂治疗需求。如慢性炎症、癌症、糖尿病等疾病需要多种药物按特定顺序和时间释放,以协调不同药物的治疗作用和满足疾病治疗进程中的动态需求。
糖尿病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的慢性代谢疾病,其高血糖状态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糖尿病伤口愈合障碍是极具挑战性的并发症之一。局部缺乏有效的血管化,尤其是功能性血管的形成和维持,导致伤口区域血液供应不足,严重限制了组织的再生能力。因此血管生成和血管成熟这两个过程在时间上的协调释放是糖尿病伤口修复的关键。促血管生成药物需要在伤口愈合的早期阶段被快速递送以启动血管生成,而促血管成熟药物则在后期发挥作用,促进新生血管的稳定化和成熟。因此,如何通过精确控制多药物的时序释放,确保新生血管不仅能够快速形成,还能够持续稳定地维持其功能,是促进糖尿病伤口愈合的关键科学问题。
在本发明之前,中国发明专利CN 113750079A公开了一种双层微针阵列,可实现载疫苗/药物的分层差速释放,有利于满足用药需求的顺序递送,但是这种制备方法,将药物和针体材料一起混合制备,中间多次刮去含药物材料溶液,载药量不精准的同时还造成了药物浪费。此外,其外层为缓释结构在第7天就到达释放平台,缓释维持时间太短,体内由于存在,在体内应用时在各种酶和免疫细胞的作用下释放平台期到达时间将更快,对于用药微量、药物昂贵以及需要长期缓释的病症并不适用。中国发明专利CN 108392728A公开了一种丝素蛋白多层复合微针的制备方法,通过水处理方法改变各层丝素蛋白的结晶结构,达到装载药物的不同释放速率,但其丝素蛋白结构调整过程不仅复杂繁琐,不利于产业化,且结晶结构调控的方法受限于蚕丝蛋白这种材料,不具备经济推广价值。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