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一种贵金属纳米结构AuNR@Ag@SiO2-AuNP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呕吐毒素检测中的应用。该方法通过核-壳-卫星结构设计,实现了贵金属纳米颗粒的高效组装,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和选择性。
背景技术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又称呕吐毒素,主要由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等镰刀菌产生,广泛存在于谷物及其加工产品中。一般来说,当人们直接暴露在含有高浓度DON的环境中时,会导致厌食、呕吐、腹泻和出血等症状。此外,DON作为最严重的易引入食物链的毒素,也可通过食物链的累积效应在人体内引起细胞毒性、免疫毒性和生殖毒性等多种免疫应激反应。DON的性质相对稳定,在谷物的长期储存过程中会保持较强的毒性。由于其高耐酸性和耐热性,DON即使在高温操作条件下也能保持部分稳定性。因此,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规定了DON的最大容许浓度。例如,中国和美国将DON在谷物中的最大残留限量设定为1mg/kg。欧盟委员会将DON在谷物中的最大残留限量设定为750μg/kg。尽管各国都限制了谷物中DON的含量,但DON污染仍然存在。
目前,DON可靠的定量检测方法主要基于仪器,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尽管这些方法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但它们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些方法分析对溶剂的选择和纯度要求很高,而且分析的样品通常需要精细提取,这使得其操作更加复杂。此外,样品在流动相中溶解后才能检测到,样品分离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仪器方法的分析速度也相对较慢。因此,有必要开发快速、可靠、高灵敏度的谷物DON检测方法。
免疫层析法(ICA),也被称为横向流动分析,作为最常用的点式检测分析方法之一。作为一种很有前景的即时检测平台,ICA具有简单、快速、特异、成本低等优点,已广泛用于真菌毒素的检测。拉曼散射是指入射光照射到材料表面时发生的非弹性散射现象。拉曼位移与分子振动能量和晶体振动有关,代表了一种光谱“指纹”分子结构。然而,在正常条件下,分子的拉曼光谱相对较弱,难以观察到。当被测物体吸附在粗糙的贵金属表面时,被测物体的拉曼散射强度得到显著增强。因此,这种与粗糙金属表面相关的增强被称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SERS具有特异性高、窄带宽、抗光漂白和在单一激光波长激发下可进行多重检测等优点,且拉曼散射增强因子可高达1010
~1011
。
公布号为CN113156126A的中国专利申请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呕吐毒素的ELISA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试剂盒包括:包被有呕吐毒素单克隆抗体的酶标板、呕吐毒素标准品、样品稀释液、生物素标记的呕吐毒素竞争抗原、酶标亲和素、洗涤液、显色液和终止液。该试剂盒相对于常规的ELISA方法,采用了亲和素与生物素偶联代替了传统的一抗与二抗的结合反应,使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可以达到ppb水平;特异性强,可区分其他常见毒素,如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等,敏感性高,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大批样品的检测。但该专利并未涉及本发明的贵金属核-壳-卫星纳米粒子并将其应用于呕吐毒素检测。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