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介绍了一种专用于电子显微镜和晶体学研究的蛋白质纳米双壳结构,包括内壳、外壳和中间的靶蛋白。内壳由铁蛋白构成,该结构不仅为电镜和晶体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还拓展了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背景技术
蛋白的结构决定蛋白的功能,蛋白结构的解析不仅有助于揭示生命过程中的复杂机制,还可以帮助设计和改造具有特定功能和特性的蛋白,更好地满足特定需求。通过解析药物与靶标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还可以指导药物的设计和研发过程。核酸适配体是从随机DNA或RNA文库中通过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分离出来的单链寡核苷酸,可以折叠成独特的空间结构与相应靶标包括蛋白质、离子、甚至整个细胞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结合。核酸适配体在药物设计研发、和递送偶联应用广泛,研究核酸适配体与蛋白靶标的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大多数的核酸适配体蛋白靶标是一些分子量中等大小的蛋白,而针对核酸适配体蛋白靶标及相互作用模式的研究方法大多限于核磁共振波谱法。由于磁共振技术仅限于35k D以下的小蛋白,而且对所研究蛋白在溶液中的稳定性要求很高,需要高的纯度和浓度且依赖同位素标记,很多蛋白难以被解析。从文献报道来看,相较于核磁共振波谱,其它两种结构生物学主流技术-非常强大的电镜重构技术和最为经典的X射线晶体技术普遍的应用很少。重要的原因是,电镜技术需要300kDa以上的大蛋白才容易被看到,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结构最为清晰,但是能够长出蛋白晶体是制约该技术必需的第一步,也是最主要瓶颈问题之一。
LRPPRC蛋白(leucine-rich pentatricopeptide repeat-containing protein)是由核酸适配体筛选发现的非小细胞肺癌标记物和治疗靶点,研究表明核酸适配体结合在LRPPRC蛋白的羧基端,但是LRPPRC与核酸适配体相互作用复合体结构并未得到研究,由于核酸柔性大,直接解析非常有难度,所以出发点还是需要先解析LRPPRC蛋白结构。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