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药物化学技术领域,特别关注Resinacein S及其衍生物在制造用于预防和治疗肥胖症及其相关代谢并发症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化合物Resinacein S及其衍生物具有潜在的医疗价值,旨在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策略,以应对肥胖症及其引发的代谢问题。
背景技术
肥胖的发生是机体能量代谢失调的结果,即当机体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时,余下的能量几乎全部转化为甘油三酯,储藏于全身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WAT)中。人们摄入的食物过量而体力活动和运动减少,导致人们机体能量代谢的失衡,肥胖已成为人类无法避免的一个难题。
研究表明,在肥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脂肪组织扮演着核心角色,对代谢健康至关重要。目前已知人体存在三种主要类型的脂肪组织:白色脂肪、棕色脂肪和米色脂肪。白色脂肪主要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能量,而棕色脂肪和米色脂肪则通过产生热量来消耗能量。米色脂肪存在于白色脂肪内部,具有棕色脂肪的特征,可以被视为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的过渡形式。白色脂肪组织中存在米色脂肪的现象被称为白色脂肪的棕色化。尽管米色脂肪和棕色脂肪位于不同的部位且具有不同的发育来源,但它们都具有相似的产热功能和能量消耗潜力,因此被合称为产热性脂肪组织。在生理条件下,产热性脂肪组织通常通过两种途径被激活:冷暴露和饮食摄入(尤其是高热量食物)。在冷暴露下,产热性脂肪组织被激活以维持体温恒定;在饮食摄入时,产热性脂肪组织的激活有助于缓解一过性能量高峰,从而维持代谢的稳定性。
近年来,产热性脂肪组织的分化发育、功能调节和临床应用已成为代谢领域的研究热点。人群调查发现,活跃的产热性脂肪组织与较低的肥胖风险和代谢相关疾病,如二型糖尿病等之间存在关联。一些改善代谢的药物,如黄连素和水杨酰水杨酸,部分作用通过激活产热性脂肪组织来实现。在动物模型中,无论是通过改变相关基因(敲除或过表达)还是药物刺激(如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激活产热性棕色脂肪都能够控制体重并改善代谢。因此,米色脂肪组织作为人体产热性脂肪组织,具有消耗多余能量的潜力,并且在特定条件下能够被激活。激活产热性脂肪组织,不论是增强棕色脂肪的功能还是促进白色脂肪的棕色化,均可达到控制体重和改善代谢的目的。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专门靶向产热性脂肪组织以改善代谢的化合物或药物,并且尚未实施针对该靶点的高通量筛选。
产热性脂肪组织之所以能将储存在脂肪酸中的化学能转化成热能释放,是因为具有一个特殊的分子,即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UCP1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在激活的情况下,能够切断电子传递链和ATP合成的偶联,从而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热能。UCP1主要存在于产热性脂肪组织中,在此特殊的组织定位下,UCP1不仅是产热性脂肪组织的功能分子,同时也是其表型标志。除了UCP1之外,PGC1、PRDM16等分子也是参与棕色化过程的重要因子。
灵芝三萜是从灵芝中提取的一类活性化合物,属于多萜类化合物,是一种在亚洲广泛使用的传统药用菌种。灵芝三萜被认为是灵芝中最活跃的成分之一,对人类健康具有多种益处。其生理活性非常广泛,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肿瘤、降血糖、保护心脑血管等。研究表明,这些化合物能够通过多种机制发挥作用,例如抑制炎症反应中的关键酶、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等。然而目前还未有相关报道过灵芝三萜化合物Resinacein S及其类似物在制备防治肥胖和改善糖代谢紊乱制剂中的用途。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