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药物化学技术领域,揭示了一种生物碱类化合物在制备抗Ⅱ型单纯疱疹病毒产品中的应用。该化合物具有特定的化学结构(式I)。研究证实,该化合物能有效对抗Ⅱ型单纯疱疹病毒,为相关药物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背景技术
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是疱疹病毒科α病毒亚科的线性双链DNA病毒。其容易通过感染泌尿、生殖器及肛周部位皮肤黏膜引起慢性、炎性、易复发、难治愈的性传播疾病,即生殖器疱疹。据WHO统计,在全球15~49岁人群中,有5.36亿人感染HSV-2,每年新增加的感染病例多达2300万例。男女双方都有感染可能,其中女性HSV-2感染率高达30%~80%,男性为10%~50%。此外,HSV-2病毒感染所造成的生殖道黏膜损伤,可增加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等其他病原体的感染风险。临床上阿昔洛韦是主要用于生殖器疱疹的抗病毒药物。但是,临床上长期使用该药物,使编码胸腺嘧啶核苷激酶的UL23基因发生突变,引起耐药性病毒变异株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患者对阿昔洛韦产生了耐药性,造成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开发新的抗Ⅱ型单纯疱疹病毒的替代药物。
天然药物具有作用范围广、安全可靠等优点,正逐渐成为抗病毒药物的研究热点。骆驼蓬子为蒺藜科骆驼蓬属植物骆驼蓬(Peganum harmala L.)的干燥成熟种子,又名苦苦菜、沙蓬豆豆、阿地热斯忙(维药名)、乌姆希-乌布斯(蒙药名)等。骆驼蓬子入药历史悠久,具有宣肺气、止咳平喘、祛风湿、消肿毒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咳嗽气喘、风湿痹痛、无名肿毒、皮肤瘙痒等症。现代药学研究表明骆驼蓬子提取物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抑菌、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其中富含的生物碱成分是其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