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昆虫学研究领域,提供了一种微型昆虫液浸标本的保存与观察装置。该装置由标本保存仓和密封盖组成,其中保存仓包含柱状的保存观察仓和缓冲仓。保存观察仓的仓口与缓冲仓相连,确保标本在液浸状态下得到有效保存和观察。
背景技术
液浸标本是保存昆虫标本的重要方法之一,广泛用于各种大小、体型、虫态昆虫标本的保存,尤其是微小昆虫及其幼虫、蛹等具有较高水分含量的虫态或组织。相比于针插等干燥式标本保存方式,液浸标本能更好地保持昆虫体内的软组织和颜色,对于保存透明或半透明虫体、组织的优势更加明显。
在对微小昆虫采用液浸标本保存技术进行保存时,传统的方法通常是采用玻璃管或玻璃瓶,先注入乙醇、福尔马林等保存固定液,再将昆虫标本置于其中。但是,这种传统的液浸标本保存装置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影响了标本保存和观察。
首先,传统保存装置多采用玻璃管或小型玻璃瓶作为容器,虽然这些材料具备较好的耐腐蚀性和透明度,但其密封性能往往不足。保存液如乙醇或福尔马林在长期存放过程中,容易因容器密封不严而逐渐挥发,导致保存液成分改变或液面下降,进而引起标本腐烂或干燥变形。
其次,传统的液浸保存装置,如玻璃瓶和玻璃管等,在对液浸标本进行观察时存在诸多不便。保存于广口玻璃瓶中的标本,观察时需将其取出并置于培养皿或蜡盘中,这一过程不仅可能导致标本受损,还可导致保存液挥发,释放刺激性气味;虽然部分玻璃管、安瓿瓶等可以直接置于放大镜或显微镜下观察,但标本在保存液中往往是漂浮状态,不易固定,需不断调整观察视野,非常不便;在实际操作封装液浸标本时,发现向玻璃管等容器内灌注保存液时,管盖内的胶圈在覆盖管口的瞬间必然会留有空气,这使得液体难以完全注满整个装置,几乎无法避免气泡的产生。此外,由于标本的保存时间可能长达数十年,这一过程中胶圈可能会老化,蜡封也可能脱落,从而导致保存液的挥发,使空气进入容器内形成气泡。而在显微镜下观察试管内的昆虫时,需要将试管横放以观察管内试虫,这些气泡不仅遮挡观察视线,还会干扰标本的位置和清晰度。这些问题对于微小昆虫来说更加严重,使传统保存装置在高倍显微镜下对标本的直接观察变得极为困难,严重影响了对其细微结构的准确观察。
综上所述,传统保存装置的上述不足限制了其在高精度观察和长期保存中的应用效果,目前还没有对于微小昆虫液浸标本较理想的保存和观察装置,现有的相关技术多为放置保存装置的标本盒,而非直接液浸标本的保存观察装置,如专利号CN202023264399.4,专利名称为一种小型昆虫浸制标本的保存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又如专利号CN202010508045.5,专利名称为一种昆虫液浸标本盒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改进的液浸标本保存观察装置,能够在保持标本完好性的同时,提供更加真实、清晰的观察效果。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