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疫苗制造领域,介绍了一种新冠病毒串联表位肽病毒样颗粒疫苗的制备技术。该疫苗由特定的表位肽S450-500、S556-589和S6构成,旨在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和保护力。
背景技术
SARS-CoV-2是一种RNA病毒,能够与宿主细胞的ACE2结合诱导S1亚基的构象变化,并暴露S2亚基中的S2′切割位点。S2′位点的裂解暴露了融合肽(FP),而S1与S2的解离会引起S2亚基的剧烈构象变化,尤其是在七肽重复序列中,推动融合肽向前进入靶膜,启动膜融合。病毒膜和细胞膜之间的融合形成一个融合孔,通过该融合孔,病毒RNA被释放到宿主细胞细胞质中,以进行脱壳和复制。
疫苗仍然是控制和预防新冠病毒方面最具成本效益和最成功的干预措施。现有的SARS-CoV-2疫苗主要包括灭活、减毒活疫苗、病毒载体疫苗、蛋白质亚单位疫苗、RNA、DNA和病毒样颗粒(VLP)疫苗。新出现的SARS-CoV-2变体不断逃避当前疫苗和自然感染抗体提供的中和作用,随着BQ.1、BQ.1.1和XBB.1谱系的出现,所有已获批的治疗性抗体都完全失去了疗效。此外,在病毒在普通人群中广泛流行的选择免疫压力下,SARS-CoV-2似乎可能会继续存在。因此,有必要开发新的抗体来对抗目前流行的变体并为未来的毒株做好准备。一般来说,基于减毒或灭活病毒的传统疫苗显示出极好的免疫原性;主要是由于几个关键优势,包括减毒病毒的复制能力;它们的重复表面几何形状;颗粒性质和刺激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的能力。病毒样颗粒(VLP)是多蛋白超分子结构,携带许多病毒特性,因此,基于VLP的疫苗表现出传统疫苗的大部分优势。但由于缺乏病毒基因组而排除了它们的复制能力,这使它们成为疫苗开发的安全模板。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核心蛋白(HBc)是一种21kDa多肽,可自发组装成直径约36nm的二十面体颗粒结构,由120个同型二聚体组成。该核心蛋白在其1-149aa序列中包含有效的辅助性T表位。这两个因素使HBc成为一种异常强的免疫原,并且是作为外源表位载体的有吸引力的候选者。HBc的免疫显性表位c/e1(79-81aa)被认为是将高免疫原性传递给异源序列的优越位置,并且插入的序列比在其天然蛋白的环境中更具免疫原性。HBc的这些特性使其非常适合作为VLP疫苗载体。
因此,为了应对SARS-CoV-2病毒的不断变异,研发安全有效的SARS-CoV-2疫苗,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新冠串联表位肽病毒样颗粒疫苗的制备方法。即通过选取新冠病毒S蛋白上序列较保守且能引发中和反应产生抗体的多个表位肽用柔性linker连接起来插入到HBc的免疫显性区域,再通过大肠杆菌、哺乳动物细胞、酵母多种表达系统自组装成病毒样颗粒。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