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介绍一种创新的双量程容量瓶,旨在简化摇匀过程并提高配液精确度。该设计包含下瓶身、下瓶颈、上瓶身、上瓶颈及瓶塞,各部分依次相连。下瓶颈和上瓶颈均设有环形标线,下瓶身容量大于上瓶身,两者均为梨形或球形结构。此设计允许用户配制两种不同体积的标准溶液,若加水超过下标线,可继续加水至上标线进行二次定容,无需弃液。摇匀时,上瓶身提供额外空间,加速溶液流动,促进均匀混合。
背景技术
容量瓶是化学实验室常用的玻璃仪器,主要用于配制一定体积的准确浓度的溶液。
一般的容量瓶只有一个梨形瓶身,只有一个定容标线,只能定容一个特定的容量,利用率不高。
在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最关键的一步操作是最后的定容操作,即加入溶剂,使溶液的弯月面下沿与标线相切。如果操作不慎,加入的溶剂过量,超过标线,需要弃去溶液,重新配制。当试剂比较难以获得或者价格昂贵时,会严重影响实验工作的进度,会造成比较大的浪费。当药品为有毒有害物质时,不仅影响实验工作,浪费金钱,还影响环境,给实验室的危废处理带来压力。
容量瓶定容后需要进行摇匀,将溶液混合成均一的溶液。摇匀过程是一手食指按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然后将容量瓶倒立,待瓶颈中的气柱上升到顶部后,再倒转过来,如此反复倒转10次以上,使溶液充分混匀。当容量瓶装满溶液时,瓶内剩余空间狭窄,在细长的瓶颈内,气柱上行和液体下行的双向逆行受阻,气柱上升速度较慢,混合操作效率不高,往往需要倒转数十次才能将溶液混合均匀,混匀操作比较费时费力。当容量瓶的瓶颈非常狭窄,当溶液具有一定粘度的时候,混匀操作更加困难。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