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中医中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针灸综合疗法治疗气血亏虚型斑秃的中药配方及应用。配方采用以补骨脂和何首乌作为君药,主要作用是补肝肾,为治疗气血亏虚型斑秃提供根本的治疗;红花、桃仁、川穹、丹参和当归作为臣药,主要功效是活血养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头皮的营养供应;侧柏叶、防风和白蒺藜作为佐药,具有祛风生发和祛风止痒的作用,有助于缓解头皮的不适症状,促进毛囊健康;生姜具有温通经络的作用,辅助其他药物发挥药性。以上配方药材用75%酒精浸泡提取有效成分,制成搽剂。临床治疗中结合梅花针叩刺及温和灸,提高药物导入和吸收。研究显示,此配方能显著改善斑秃症状,提高治疗效率和患者依从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背景技术
斑秃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局限性斑状脱发,多由精神因素引起。现代医学认为,这种疾病的发生与长时间处于紧张、焦虑、抑郁或过度疲劳等因素有关,造成机体的压力应答体系出现异常,引起自主神经的紊乱,毛囊血管痉挛和缺血等,造成毛发影响吸收障碍而导致脱发。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但长时间使用上述药物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比如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染等。
目前,临床上对斑秃的防治手段非常局限,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米诺地尔、直接免疫等方法进行干预,但效果不理想,不良反应严重。除此之外,该药物接触非秃发的位置后容易出现多毛的情况。针对该病的西医疗法较为简单,而基于米诺地尔的各种光电疗法也在持续研究中,但其疗效尚未达成一致。我国中医源远流长,对斑秃的研究始于《黄帝内经》,但至今仍无有效的防治手段。因此,本课题旨在探索中医治疗斑秃的新途径,以期通过对斑秃病人的治疗,促进其对周围环境的调节,促进其正常生理活动,缓解其焦虑和抑郁症状,为中医干预治疗斑秃的研究和实践奠定基础。
中医认为,斑秃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局限性斑片状脱发,与肝、脾、肾功能失调关系密切,而斑秃的发生又与饮食失节、思虑过度、情志不遂、劳倦内伤等因素有关。《诸病源候论》认为“肝血虚,则发枯,肝血虚则不能上荣于发,故其华不在发,而发脱也。”《医宗金鉴》记载:“毛发之本在于血”。《素问·上古天真论》亦云:“故带下者,乃脾之虚也”。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不足可导致毛发失养而脱落。《黄帝内经》中也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故酸软疼痛而止”的论述。中医认为斑秃发病原因与肾精亏损、肝肾阴虚、气血不足等因素有关。因此补益肾精、滋补肝肾为主要治法。《灵枢·经脉》记载:“手少阴心经之络脉起于心中……内其经络中,外其经脉外……”。因此,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该疾病属于“血虚风燥”的范畴,与肝肾相关,多与饮食厚味,情志不畅或思虑损伤脾胃有关。
在中医看来,头部是诸阳聚集之地,通过梅花针扣针的方式,可以刺激人体的阳气,让人体的阳气旺盛,气血充足,毛发就会得到滋润。《本草纲目》中有记载,该疗法主要针对“头发不生”的症状。另外,艾灸作为中医外治的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单、无副作用、疗效显著等优点,在国内已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艾灸既可以通过对脱发区的温煦效应,促使其局部毛囊内的阴阳失衡,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又可以对病人的肝脏和肾脏进行滋补,让病人的身体趋于阴阳均势,从中医的发病机制上,提高病人的身体状况,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近年来,尽管针对该疾病的研究不断,对其治疗的新方案也不断涌出,但仍未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目前,对该类患者采用中医模式治疗时,多注重补益气血,补肝肾,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在我国传统医学的指导下,如何结合针灸综合疗法研制一种外用生发酊采用中药外用疗法通过对病变部位进行多个角度治疗气血亏虚型斑秃,从而改善头皮环境,促进毛发再生,使患者斑秃症状改善显著。
实现思路